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农杆菌介导的2mG_2-epsps基因转化玉米幼胚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23:04

  本文关键词:农杆菌介导的2mG_2-epsps基因转化玉米幼胚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水稻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中国玉米生产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平衡状态,2010年、2012年中国先后成为玉米净进口国,我国在玉米进出口关系上的转变,使提高国内玉米产量的任务更加紧迫。玉米生长处于高温、高湿季节,杂草危害严重,化学除草是消除杂草危害、保证玉米增产增收的重要除草方式。草甘膦作为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灭生性除草剂,在杀死杂草的同时,对农作物同样具有杀死作用。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育种使玉米获得草甘膦抗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酶切连接法改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epsps,使抗草甘膦基因2mG2-epsps处于玉米泛素蛋白启动子之后,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18-599R及Hi-II幼胚,并对幼胚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获得了T0代转基因植株。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和测序验证,表明目的基因2mG2-epsps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主要结果如下:1、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epsps的改造。将pCAMBIA3301上草甘膦基因2mG2-epsps前的CaMV35S启动子换成玉米泛素蛋白启动子Ubiquitin启动子。作为玉米自身基因的启动子,用它驱动外源基因转化玉米时,可以降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个体中的拷贝数,从而避免基因沉默现象的发生。2、玉米幼胚作为遗传转化的外植体,通过影响出愈率来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化效率。本研究用0.8-2.0 mm大小的幼胚,在菌液浓度为OD600=0.4-0.6,浸染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进行处理,恢复培养后统计出愈率。结果显示,0.8-1.2 mm、1.2-1.5 mm、1.5-2.0 mm时的出愈率分别为93%、74%、38%,证明幼胚的大小为0.8-1.5 mm时均可以作为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3、浸染后在恢复培养基中使用400mg/L的头孢来抑制农杆菌的继续生长,为保证抗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筛选培养基中同样需要添加头孢。实验中用200 mg/L、400mg/L、600mg/L的头孢进行处理,在1.2mmol/L草甘膦筛选培养基中筛选15天后统计抗性愈伤率,结果表明筛选培养基中仍使用400 mg/L的头孢才能保证较高的抗性愈伤率。4、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浸染效率影响显著,按照两因素三水平设计9个处理,三次重复。实验结果显示,菌液浓度OD600=0.6,浸染时间为10 min时,1.5 mmol/L草甘膦筛选15天后的平均抗性愈伤率最高,为37.33%。菌液浓度为OD600=0.4时,可适当延长浸染时间来提高浸染效率。5、对18-599R和Hi-II幼胚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Hi-II比18-599R更早形成愈伤,且愈伤组织增长速度更快,对草丁膦的筛选也更快作出反应。实验中获得78株18-599R再生植株,9株PCR检查呈阳性,阳性率为11.5%;获得18株Hi-II再生植株,5株PCR检查呈阳性,阳性率为27.8%。所以,Hi-II比18-599R更适合作为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但授粉困难。选择合适的栽种条件,保证Hi-II幼胚的稳定供给,是其作为玉米遗传转化受体先决条件。6、转基因再生植株畸形现象严重,从实验室到大田条件变化大,植株长势弱,雌雄穗花期不协调,造成授粉困难,难以获得可育后代。实际中可通过姊妹杂交,或与亲本杂交来获得T1代种子。
【关键词】:18-599R Hi-Ⅱ 农杆菌介导 2mG_2-epsps基因 ubiquitin启动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文献综述10-20
  • 1.1 草甘膦11-12
  • 1.1.1 草甘膦的除草机制11-12
  • 1.1.2 生物对草甘膦的抗性12
  • 1.2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12-14
  • 1.2.1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13
  • 1.2.2 抗草甘膦玉米研究进展13-14
  • 1.3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14-18
  • 1.3.1 农杆菌介导法原理15
  • 1.3.2 农杆菌介导法的影响因素15-18
  • 1.4 启动子18-19
  • 1.5 研究目的意义19-20
  • 2 材料与方法20-31
  • 2.1 实验材料20-22
  • 2.1.1 玉米材料20
  • 2.1.2 菌株、质粒20
  • 2.1.3 仪器、试剂20
  • 2.1.4 母液配制20-22
  • 2.1.5 培养基22
  • 2.2 实验方法22-31
  • 2.2.1 pCAMBIA3301-epsps植物表达载体的改造22-26
  • 2.2.2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26-27
  • 2.2.3 农杆菌浸染法转化玉米幼胚27-30
  • 2.2.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30-31
  • 3 结果与分析31-43
  • 3.1 植物表达载体的改造31-34
  • 3.1.1 ubiquitin启动子的获得31-32
  • 3.1.2 pCAMBIA3301-epsps表达载体改造32-34
  • 3.2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34-41
  • 3.2.1 幼胚大小对出愈率的影响35-36
  • 3.2.2 筛选时头孢浓度的选择36-37
  • 3.2.3 浸染浓度和浸染时间的确定37-39
  • 3.2.4 18-599R与Hi-ll转化率比较39-41
  • 3.3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41-43
  • 3.3.1 T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41-42
  • 3.3.2 转基因植株的测序验证42-43
  • 3.4 转基因畸形苗43
  • 4 讨论43-48
  • 4.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43-44
  • 4.2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44-46
  • 4.2.1 基因型的影响44-45
  • 4.2.2 幼胚大小的影响45
  • 4.2.3 菌液浓度和浸染时间的影响45-46
  • 4.2.4 筛选时头孢浓度的使用46
  • 4.3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46-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引福;嫩玉米早上市玉米芯育苗好[J];北京农业;2000年04期

2 唐劲驰,曹敏建,佟占昌;不同品种玉米与小麦间套作的比较试验[J];杂粮作物;2000年04期

3 朱浩军;对平凉地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及布局的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0年10期

4 袁伯英;郑单14是个好玉米品种[J];河北农业;2000年03期

5 刘忠海,张忠军,姜玉国;选购玉米品种应遵循的原则[J];吉林农业;2000年02期

6 ;甜脆玉米品种简介[J];农村实用技术;2000年03期

7 胡远富,李世贵,冯存贵;玉米不同品种子粒脱水速度测定[J];现代化农业;2000年02期

8 郭自伟;墨西哥青割玉米的栽培[J];现代农业;2000年03期

9 ;水玉米问题有望解决[J];现代农业;2000年04期

10 于风刚 ,赵佳;种玉米算出了两笔帐[J];中国农垦;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鹏飞;王甜甜;毛培;罗梅浩;;不同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其与抗螟性的关系[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2 刘祖荫;;发展玉米的加工利用技术提高玉米的综合经济效益[A];食品论文汇编[C];1985年

3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豫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4 王宇翔;;玉米后期倒伏的易损性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红艳;;玉米品种精细化布局气象服务技术[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刘治先;;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治先;;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孙世贤;;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9 刘翔;许志刚;;玉米品种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研究[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鲁华;柳延涛;吕新;朱江;;绿洲玉米生态适应性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食品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组;吉林玉米大省做大玉米文章[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2 记者 孔非;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博览会九月在长举行[N];长春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秦洪湖  通讯员  赵中文  肖 松;为了金色玉米香飘世界[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石岩;玉米品种多 购买早筹划[N];河南科技报;2006年

5 杨婷;国家3亿补贴玉米良种玉米价格将上扬[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孟宝林;玉米行情看好 今年庄稼咋种[N];牡丹江日报;2006年

7 吴守祥;玉米行情火爆的背后[N];期货日报;2006年

8 吉林粮食集团副总经理 姜建华;玉米价格稳中走高[N];期货日报;2006年

9 李茜;玉米投资正当红[N];上海金融报;2008年

10 才春林;笋玉米因专用而身贵[N];农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良;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产量和氮效率的变化趋势[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张红伟;玉米耐低磷的种质资源评价及耐低磷的遗传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刘永花;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积温需求定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岳辉;玉米自交系低磷耐性遗传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春辉;玉米高密度重组图谱构建及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高庆华;玉米低植酸基因的初步定位和转育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李圣彦;玉米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表达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翟立超;玉米品种竞争能力的评价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曹国鑫;小农户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应用限制因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毛欣;玉米芽种钵盘精量播种机理与装置参数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瑞;黄芪绿肥的品质评价及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江帆;复合Bt cry1Ac和cry1Ie抗虫玉米抗螟性及其在IRM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李秀秀;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高杰;不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欢;陕西及山西不同地区玉米营养价值检测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瑞敏;高地隙玉米喷雾机施药装置的设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白翠莹;玉米ZmPROPep1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抗病聚合育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吴文丽;施用三种肥料对不同复垦年限土壤Hedley磷形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叶慧香;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殷鹏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农杆菌介导的2mG_2-epsps基因转化玉米幼胚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33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