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氯化镍对雏鸡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20:09

  本文关键词:氯化镍对雏鸡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试验通过对科宝肉鸡健雏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和添加三种不同梯度的氯化镍日粮,探讨氯化镍对红细胞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肝脏指标、血清肾脏指标、血清心肌指标、血清物质代谢指标和血清矿物质元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0只,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和氯化镍日粮(氯化镍Ⅰ组:300 mg/kg,氯化镍Ⅱ组:600 mg/lg,氯化镍Ⅲ组:900 mg/5g),自由饮水,饲喂42天。每周称重的同时,在14,28和42日龄采集血样,检测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如下:1.日粮氯化镍对肉鸡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结果:21至42日龄时,氯化镍Ⅰ组雏鸡体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4至42日龄时,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雏鸡体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日粮氯化镍对肉鸡红细胞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影响的测定结果:28至42日龄,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PCV)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小溶血浓度(EOF HSP)和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大溶血浓度(EOF HMP)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2日龄时,氯化镍Ⅰ组红细胞膜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和红细胞膜钙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14至42日龄时,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a+.ATPase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镍Ⅰ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在42日龄显著降低(P0.05),在28至42日龄时,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E-C3bRR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R)在]4至42日龄时,则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3.日粮氯化镍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测定结果:①血清肝脏功能指标检测的结果:28至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总蛋白(TP)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氯化镍Ⅰ组的TP含量在14日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了氯化镍Ⅰ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在1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各试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TBIL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在28至42日龄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14日龄时,氯化镍Ⅲ组AST和AL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血清肾脏功能检测的结果:28至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血清肌酐(Cre)和血清尿酸(U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高(P0.05或P0.01)。③血清心肌功能检测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14至42日龄时均极显著增高(P0.01)。④血清物质代谢功能检测的结果:28至42日龄时,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氯化镍Ⅰ组、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28至42日龄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⑤血清矿物质元素检测的结果:28至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镍Ⅱ组和氯化镍Ⅲ组血清钠(Na)、钾(K)、镁(Mg)、钙(Ca)以及磷(P)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日粮氯化镍含量超过300mg/kg可以造成红细胞的损伤,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造成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影响肝脏、肾脏、心肌、物质代谢功能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改变。
【关键词】:氯化镍 肉鸡 血清生化指标 红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3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10-16
  • 1 文献综述16-22
  • 1.1 镍的基本性质16
  • 1.2 镍的吸收及代谢16-17
  • 1.3 镍的生理作用17-18
  • 1.3.1 镍促进造血功能17
  • 1.3.2 镍促进激素调节17
  • 1.3.3 镍促进酶的活性17-18
  • 1.4 镍的缺乏对机体的影响18
  • 1.5 镍的毒性影响18-22
  • 1.5.1 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8
  • 1.5.2 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8-19
  • 1.5.3 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9
  • 1.5.4 镍对排泄系统的影响19
  • 1.5.5 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9-20
  • 1.5.6 镍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0
  • 1.5.7 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20
  • 1.5.8 镍对心血管的影响20-21
  • 1.5.9 镍对红细胞的影响21
  • 1.5.10 镍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21-22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22-23
  • 3 材料与方法23-28
  • 3.1 试验材料23-24
  • 3.1.1 试验动物与日粮23
  •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23-24
  • 3.1.2.1 主要试剂23-24
  • 3.1.2.2 主要仪器24
  • 3.2 试验方法24-28
  • 3.2.1 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24-25
  • 3.2.2 临床观察25
  • 3.2.3 血样的采集25
  • 3.2.4 红细胞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测定25-27
  • 3.2.4.1 红细胞计数25
  • 3.2.4.2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25-26
  • 3.2.4.3 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26
  • 3.2.4.4 红细胞压积测定26
  • 3.2.4.5 红细胞膜上钠钾ATP酶和钙ATP酶活性的测定26-27
  • 3.2.4.6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测定27
  • 3.2.5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27-28
  • 3.2.5.1 肝脏功能指标测定27
  • 3.2.5.2 肾脏功能指标测定27
  • 3.2.5.3 心肌功能指标测定27-28
  • 3.2.5.4 物质代谢功能指标测定28
  • 3.2.5.5 矿物质元素指标测定28
  • 3.3 试验数据分析28
  • 4 试验结果28-59
  • 4.1 临床观察与体重变化28-30
  • 4.2 红细胞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测定结果30-39
  • 4.2.1 红细胞计数(RBC)结果30-31
  • 4.2.2 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31-32
  • 4.2.3 红细胞压积(PCV)的测定结果32-33
  • 4.2.4 红细胞渗透脆性(EOF)的测定结果33-35
  • 4.2.4.1 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小溶血浓度(HSP)33-34
  • 4.2.4.2 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大溶血浓度(HMP)34-35
  • 4.2.5 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测定结果35-37
  • 4.2.5.1 红细胞膜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活性变化35-36
  • 4.2.5.2 红细胞膜钙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变化36-37
  • 4.2.6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测定结果37-39
  • 4.2.6.1 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E-C_(3b)-RR)37-38
  • 4.2.6.2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R)38-39
  • 4.3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39-59
  • 4.3.1 血清肝脏功能指标检测结果39-47
  • 4.3.1.1 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变化39-40
  • 4.3.1.2 清球蛋白(GLB)含量变化40-41
  • 4.3.1.3 血清总蛋白(TP)含量变化41-42
  • 4.3.1.4 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变化42-43
  • 4.3.1.5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变化43-44
  • 4.3.1.6 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变化44-45
  • 4.3.1.7 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活性变化45-46
  • 4.3.1.8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变化46-47
  • 4.3.2 血清肾脏功能指标检测结果47-49
  • 4.3.2.1 血清肌酐(Cre)含量变化47-48
  • 4.3.2.2 血清尿酸(UA)含量变化48-49
  • 4.3.3 血清心肌功能指标检测结果49-51
  • 4.3.3.1 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变化49-50
  • 4.3.3.2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50-51
  • 4.3.4 血清物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51-54
  • 4.3.4.1 清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51-52
  • 4.3.4.2 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变化52-53
  • 4.3.4.3 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变化53-54
  • 4.3.5 血清矿物质元素指标检测结果54-59
  • 4.3.5.1 血清钠(Na)含量变化54-55
  • 4.3.5.2 血清钾(K)含量变化55-56
  • 4.3.5.3 血清镁(Mg)含量变化56-57
  • 4.3.5.4 血清钙(Ca)含量变化57-58
  • 4.3.5.5 血清磷(P)含量变化58-59
  • 5 讨论59-64
  • 5.1 临床症状59-60
  • 5.2 氯化镍对肉鸡红细胞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60-61
  • 5.3 氯化镍对肉鸡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61-64
  • 5.3.1 氯化镍对血清肝脏指标的影响61-62
  • 5.3.2 氯化镍对血清肾脏指标的影响62-63
  • 5.3.3 氯化镍对血清心肌指标的影响63
  • 5.3.4 氯化镍对血清物质代谢指标的影响63-64
  • 5.3.5 氯化镍对血清矿物质元素指标的影响64
  • 6 结论与创新64-66
  • 6.1 结论64-65
  • 6.2 创新65-66
  • 参考文献66-75
  • 致谢75-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6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朝有;徐海;吴雄学;;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钠-氯化镍电池建模[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剑;氯化镍对雏鸡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氯化镍对雏鸡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44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