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猪肉品质及脂肪沉积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6:01
本文关键词: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猪肉品质及脂肪沉积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饲粮中添加0.10%德氏乳杆菌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组织结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脂肪沉积相关酶活和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育肥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个重复栏,每栏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含0.1%德氏乳杆菌制剂的无抗基础饲粮,试验为期42 d,在第12~14、26~28和40~42天进行粪便收集,并于第42天采血,试验结束,每栏选取体重相近的阉公猪屠宰。试验结果显示:1)两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生长性能得到改善。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前期和中期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总能(GE)和粗灰分(Ash)消化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两组的粗纤维(CF)消化率在前期差异显著(P0.05),中期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除Ash的消化率极显著提高外(P0.01),其他各养分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血清尿素(Urea)、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粘膜厚度均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增加(P0.01);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值分别极显著(P0.01)或显著增加(P0.05)。5)两组胴体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体组分中试验组脾重率和胰重率提高(P0.05);肉品质方面,宰后45 min,两组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 h,试验组肉色黄度(b*)增加(P0.05),剪切力降低(P0.05);肌肉营养组分上,试验组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丙氨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增加(P0.05),脂肪酸组成中葵酸和棕榈酸含量降低(P0.05),棕榈油酸、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P0.05)。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TG、TC和LDL-C含量降低(P0.05);HDL-C含量升高(P0.05);肝脏中LPL (P0.05)和ATGL (P0.01)含量降低,HSL含量增加(P0.05);皮下脂肪中,PPARy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DD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中,PPARγ和ADD1的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制剂可改善育肥猪肠道结构形态,促进饲粮养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同时,德氏乳杆菌制剂的添加可减少育肥猪肌肉中脂肪沉积,降低血脂,改善胴体性状、猪肉品质及肉质风味。
【关键词】:德氏乳杆菌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品质 脂肪沉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8.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2
- 1 前言13
- 2 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研究现状13-17
- 2.1 益生菌制剂13-14
- 2.2 益生素14-16
- 2.3 植物提取物16-17
- 2.4 中草药制剂17
- 3 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17-21
- 3.1 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17-18
- 3.2 乳酸杆菌的生物学功能18-20
- 3.2.1 粘附作用18
- 3.2.2 抑菌作用18-19
- 3.2.3 肠道屏障功能19
- 3.2.4 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19-20
- 3.3 乳酸菌在猪生产中的应用20-21
- 3.3.1 提高机体生产性能,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20
- 3.3.2 改善肉品质20-21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2
- 第二章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的影响22-30
- 1 材料与方法22-24
- 1.1 菌种来源22
- 1.2 试验饲粮22
- 1.3 试验设计22
- 1.4 饲养管理22-23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23-24
- 1.5.1 生长性能23
- 1.5.2 养分表观消化率23-24
- 1.5.3 血清生化指标24
- 1.5.4 肠道结构24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24
- 2 结果与分析24-28
- 2.1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4
- 2.2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表观养分消化率的影响24-25
- 2.3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5
- 2.4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肠道粘膜的影响25
- 2.5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25-28
- 3 讨论28-29
- 3.1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8
- 3.2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表观养分消化率的影响28
- 3.3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8-29
- 3.4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肠道结构的影响29
- 4 结论29-30
- 第三章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30-39
- 1 材料与方法30-32
- 1.1 试验材料30
- 1.2 试验饲粮30
- 1.3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30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30-32
- 1.4.1 胴体性状30-31
- 1.4.2 猪肉品质31
- 1.4.3 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分析31-32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32
- 2 结果与分析32-36
- 2.1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的影响32
- 2.2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体组分比率的影响32
- 2.3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32-33
- 2.4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背最长肌营养成分的影响33-36
- 3 讨论36-38
- 3.1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和体组分比率的影响36-37
- 3.2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37
- 3.3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营养组分的影响37-38
- 4 小结38-39
- 第四章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肉中脂肪沉积相关代谢酶活性及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39-45
- 1 材料与方法39-41
- 1.1 试验材料39
- 1.2 试验饲粮39
- 1.3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39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39-41
- 1.4.1 血清生化指标39-40
- 1.4.2 酶活性测定40
- 1.4.3 组织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40-41
- 3) 逆转录41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41
- 2 结果与分析41-43
- 2.1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血酯的影响41-42
- 2.2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42
- 2.3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PPARγ和ADD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42-43
- 3 讨论43-44
- 4 小结44-45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45-46
- 1 主要结论45
- 2 本论文的创新点45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5-46
- 参考文献46-57
- 致谢57-59
- 作者简介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y斏
本文编号:445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4581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