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18:04

  本文关键词: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壤种子库来源于地面植被,是土壤中全部的活性种子及土壤上层掉落物的总和。土壤种子库具有潜在的植被恢复能力,在植被重建及生态恢复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应用于植被恢复的案例多集中于欧洲、澳洲、日本等地区,也有许多典型的成功案例,例如用土壤种子库在日本屋久岛林道坡面的植被恢复、日本箕面国定公园大坝施工造成裸地的植被恢复等。但国内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角度多集中于探究土壤种子库的基础特征,主要包括密度、组成、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等方面,而关于植被恢复的实践工程研究非常少。本研究借鉴日本土壤种子库的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探究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选择的有机基质(草炭土与稻壳炭),无机基质(活性炭、珍珠岩、蛭石),混合基质(草炭土与珍珠岩混合,稻壳炭与蛭石混合),探究不同类型的基质与表土以不同比例混合时,土壤种子库的特征情况,研究结果如下所示:对土壤种子库密度的促进作用上,混合基质)无机基质有机基质。所有的试验组中,混合基质对于种子库萌发数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混合基质由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组成,其中有机基质能够为土壤种子库提供营养物质,而无机基质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分与空间,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混合基质试验组与单一基质试验组差异性非常显著,但是混合基质(草炭土+珍珠岩及稻壳炭+蛭石)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与表土的混合比例上,30%的混合比例能够很好地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而有机:无机的配比上,1:1的混合比例效果最好。在促进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水平上,混合基质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大部分组能够显著提高多样性水平,有机基质试验组在促进群落多样性水平上的优势不明显。对于Shannon指数,30%是最好的混合比例。而对于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10%是最好的混合比例。土壤种子库的萌发曲线大致呈现“S”型,经历了萌发平稳期—迅速增长期—稳定期,不同试验组在各个时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萌发曲线最好的仍然是混合基质组,其萌发曲线明显优于单一基质。混合基质组中,草炭+珍珠岩及稻壳炭+蛭石都在30%的混合比例时,萌发效果最好。从混合比例来看,1:1的混合比例最优。通过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与时间的回归分析,发现三次模型对萌发曲线较好的几个组的模拟效果最佳。同时探究了草炭土+珍珠岩30%1:1以及稻壳炭+蛭石30%1:1的萌发率与时间的关系,发现其萌发格局呈现不规则的抛物形状,并且呈现明显的二峰、三峰格局。对生长势的促进作用则是混合基质优于有机基质优于无机基质,群落的生长势好,既需要有机基质为群落提供营养物质,又需要无机基质来保持土壤水分及为根系生长提供更多的空间。混合基质从比例来看,30%、40%的混合比例都是较优组合,而从有机:无机配比来看,1:2的比例更优。生长势最好的七个组,生长势与时间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都非常好,而且用三次多项式、四次多项式都能够很好地解释植物生长势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Kendall、Spearman、Pearson指数,发现生长势与密度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且都显著相关。但生长势与其它指标之间的关系系数较小,相关关系不明显。通过CCA排序分析,萌发物种呈现出明显的三个聚类。其中第一聚类分布有效钾(K)及有效磷(P)含量较高的地方,而第二聚类则分布在土壤含水率较高的区域,说明该类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高,该类植物多喜欢潮湿的环境,第三聚类植物大多数都是一些中性植物,能够广泛地适应各种类型的生境,土壤理化因子中,K、P是重要的环境因子。而排序在水分含量较高区域的多为草炭+珍珠岩混合的试验组,排序在K、P元素较高的地方则为稻壳炭+蛭石混合的试验组。添加基质能够明显促进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而土壤有机元素对土壤种子库有很明显的影响,尤其是N、P、K等元素对植物群落的密度、生长势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其回归方程为Height=-2.807-0.084 C+2.455 N-0.106P+0.491K; Density=51.712+0.829 C-16.867 N-1.999P-4.568K.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 基质 回归分析 萌发曲线 CC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2-14
  • 第二节 国内外土壤种子库研究现状14-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外研究进程16-18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18-19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19-22
  • 1.4.1 研究内容19-20
  • 1.4.2 技术路线图20-22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2-29
  • 第一节 取样区域介绍22
  • 第二节 基质材料介绍22-2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3-29
  • 2.3.1 取样方法23-24
  • 2.3.2 试验设计24-26
  • 2.3.3 萌发试验26-27
  • 2.3.4 数据处理27-29
  • 第三章 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基本特征影响分析29-43
  • 第一节 单一基质对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影响29-31
  • 第二节 混合基质对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影响31-34
  • 第三节 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差异性分析34-37
  • 第四节 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分析37-43
  • 第四章 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萌发的影响43-59
  • 第一节 萌发数量与基质关系分析43-51
  • 第二节 萌发数量与时间关系的回归分析51-59
  • 第五章 基质添加对生长势的影响分析59-72
  • 第一节 植物群落生长势情况的分析59-66
  • 第二节 基质与植物生长势的函数关系66-69
  • 第三节 生长势与多样性指数及密度的关系分析69-72
  • 第六章 基质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72-79
  • 第一节 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土壤种子库的排序分析72-76
  • 第二节 土壤理化性质与生长势和密度的关系76-79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79-82
  • 第一节 研究结论79-80
  •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80
  • 第三节 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80-82
  • 参考文献82-87
  • 附录87-94
  • 致谢94-9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秀英,寇建村,杨文权;土壤种子库研究现状[J];甘肃农业科技;2005年10期

2 王俊;白瑜;;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生态环境;2006年06期

3 李宁;冯固;田长彦;;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动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S2期

4 孙红召;王萌;代莉;;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J];河南林业科技;2007年02期

5 刘旭;程瑞梅;肖文发;;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年01期

6 冯伟;汪小进;宣力;丁增发;;森林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7 酒云龙;;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及其展望[J];山西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8 袁莉;周自宗;王震洪;;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J];生态科学;2008年03期

9 赵凌平;程积民;万惠娥;;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5期

10 李有志;张灿明;林鹏;;土壤种子库评述[J];草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远;;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绿化中的应用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王巍;马克平;高贤明;;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的关系[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吴统贵;吴明;萧江华;;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袁玉欣;王颖;;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变化特征[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沈有信;赵春燕;;中国近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研究:成就与挑战[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6 闫巧玲;刘志民;马君玲;;科尔沁沙地沙丘土壤种子库的时空格局[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邵琪;顾卫;许映军;;土壤种子库在工程创面生态恢复中的应用[A];工程绿化理论与技术进展——全国工程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施翔;张道远;王建成;刘会良;潘伯荣;;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彭廷柏;李振新;赵同谦;李锡泉;;红壤丘陵区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叶其刚;陈树森;;三峡库区异地重返自然濒危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新龙 通讯员 刘颖;土壤种子库研究获进展[N];湖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凌平;黄土高原土壤种子库与植被恢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国栋;农业活动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3 尚占环;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及其植被更新[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干旱矿区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2 黄红慧;岩溶区不同地球化学背景下的土壤种子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云龙;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种立地类型梭梭土壤种子库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桑潮;高寒草地退化与围栏封育对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5 陈颖颖;飞播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贺梦璇;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7 袁莉;黔中喀斯特中度石漠化地区土壤种子库调查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8 袁宝妮;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葛斌杰;天童山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微地形分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丹桔;四川盆地西南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种子库与幼苗格局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50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