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生物炭、天然生物质和有机氮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4 15:15

  本文关键词:生物炭、天然生物质和有机氮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中国暖温带面积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但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原因导致自然湿地萎缩和退化严重,土壤盐渍化日趋加剧,土壤易板结,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较低。近年来,人们通过植被恢复、水文调控等措施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恢复。但要实现该退化湿地的持续恢复和功能保育,必须从根本上改良湿地土壤。近些年来新兴的生物炭(biochar, BC)技术为改良贫瘠的盐碱土壤,实现退化湿地的持续恢复和功能保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封闭、低或无氧的体系下经过热解得到的一种富含碳的多孔材料,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质地、结构等物理特性,从而提高土壤透气性、持水能力和土壤肥力,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BC输入湿地土壤后对土壤的质地、养分循环和作物产量均会产生影响。因此,BC输入可能会对滨海湿地土壤氮的矿化产生影响。氮素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最重要的限制性养分。该地区土壤过低的有效氮含量大大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而有效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氮素矿化。本研究通过室内150d的培养实验,共设定7个处理组:空白对照,1%BC,3%BC,3%芦苇,3%芦苇+3%BC,0.3%尿素,0.3%尿素+1%BC,探讨了低温烧制的花生壳生物炭、天然生物质芦苇以及有机氮肥尿素对湿地土壤有机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BC和3%BC添加量处理组,生物炭降低了土壤的净氮累积矿化量。与空白处理组相比,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总C含量、总N含量以及C/N比,降低了土壤的脲酶活性。高的C/N比以及低的脲酶活性显著抑制了湿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进程、降低了土壤矿质氮的含量。(2)芦苇添加处理组,矿质氮的生物固持作用明显。芦苇添加的两个处理组的土壤的pH值显著降低、脲酶活性显著增加。芦苇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的C/N比,高的C/N比在短期内极显著促进土壤矿质氮的迅速固定。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C/N比芦苇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抑制,但是差异并不显著。(3)添加尿素的两个处理组,氮的净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尿素显著降低了土壤的C/N比、提高了土壤的脲酶活性,进而极显著促进了湿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在培养的第46天以后,两个尿素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且生物炭处理组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后期生物炭对有机氮的矿化出现了短期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在短期内,生物炭的添加显著抑制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的有机氮矿化。但在添加了天然有机质芦苇和有机氮肥尿素的情况下,均出现了短期内生物炭促进湿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现象。
【关键词】:生物炭 氮矿化 脲酶活性 C/N比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前言12-14
  • 1 文献综述14-26
  • 1.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概况14
  • 1.2 生物炭技术及应用14-16
  • 1.2.1 生物炭概念及特性14-15
  • 1.2.2 生物炭在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15-16
  • 1.3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16-17
  • 1.4 生物炭对土壤主要氮循环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17-23
  • 1.4.1 生物炭对植物根际(氮素吸收/同化作用)的影响18
  • 1.4.2 生物炭对生物固氮的影响18-19
  • 1.4.3 生物炭对硝化过程的影响19-20
  • 1.4.4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研究现状20-21
  • 1.4.5 生物炭对盐碱化土壤改良及N循环的研究现状21-23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23-26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23
  • 1.5.2 主要研究内容23-25
  • 1.5.3 技术路线25
  • 1.5.4 论文的创新性25-26
  • 2 材料与方法26-29
  • 2.1 供试土壤和生物炭26
  • 2.2 土壤和生物炭的表征26-27
  • 2.3 室内培养实验27-28
  • 2.4 N矿化量计算28
  • 2.5 数据分析28-29
  • 3 生物炭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29-39
  • 3.1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29-33
  • 3.1.1 土壤净矿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29-30
  • 3.1.2 土壤净N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30-31
  • 3.1.3 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动态变化31-32
  • 3.1.4 土壤TC、TN含量的动态变化32-33
  • 3.2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机制33-38
  • 3.2.1 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33-34
  • 3.2.2 pH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34-35
  • 3.2.3 脲酶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35-37
  • 3.2.4 C/N比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37-38
  • 3.3 小结38-39
  • 4 芦苇及生物炭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39-48
  • 4.1 芦苇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39-42
  • 4.1.1 土壤净矿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39
  • 4.1.2 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39-40
  • 4.1.3 土壤有效氮的动态变化40-41
  • 4.1.4 土壤TC、TN的动态变化41-42
  • 4.2 芦苇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机制42-47
  • 4.2.1 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42-43
  • 4.2.2 pH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43-44
  • 4.2.3 脲酶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44-45
  • 4.2.4 C/N比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45-47
  • 4.3 小结47-48
  • 5 尿素及生物炭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48-58
  • 5.1 尿素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48-52
  • 5.1.1 土壤净矿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48-49
  • 5.1.2 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49-50
  • 5.1.3 土壤有效氮的动态变化50-51
  • 5.1.4 土壤TN、TC含量的动态变化51-52
  • 5.2 尿素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机制52-57
  • 5.2.1 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52-53
  • 5.2.2 pH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53-55
  • 5.2.3 脲酶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55-56
  • 5.2.4 C/N比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56-57
  • 5.3 小结57-58
  • 6 结论与展望58-60
  • 6.1 结论58-59
  • 6.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历6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江;朱小龙;彭在清;黄勇;吴良忠;;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与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凯云;周海翔;;滨海湿地赶海人[J];森林与人类;2012年10期

3 陈菀;郗敏;李悦;孔范龙;孔凡亭;;稳定碳同位素在滨海湿地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4 邢开成;龚宇;;干旱对沧州东部滨海湿地价值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2期

5 郑达贤;陈加兵;;福建省滨海湿地的利用与保护问题[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6 闽林;;福建出台滨海湿地旅游及湿地公园地方标准[J];湖南林业;2008年04期

7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中国海岸带研究Ⅲ——滨海湿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翟可;刘茂松;徐驰;崔丽娟;徐惠强;;盐城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9年06期

9 彭红丽;王颖;;秦皇岛市滨海湿地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徐宗焕;曹春荣;方柏州;李丽纯;林俩法;;福建滨海湿地生态气象监测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联合国“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示范"项目活动掠影[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2 裘江海;;科学利用滨海湿地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A];中国水利学会围涂开发专委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增奇;陈飞星;李占玲;陈奕;;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4)——瓯江河口综合考察论文集[C];2004年

4 ;前言[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5 周长久;;“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工作报告[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6 梁琼荣;;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综合管理规划工作报告[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7 张韵;蒲新明;黄丽丽;潘进芬;;我国滨海湿地现状及修复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8 曾聪;;广西滨海湿地和滨海植被的概况[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曹仁江;;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的研究[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洪远;丁晓;;基于能值分析法的滨海湿地不同产业模式效益评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揭示我国滨海湿地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N];中国海洋报;2011年

2 张丹平、艾顺军、刘鸿远;中国·曹妃甸滨海湿地渔乐节将于9月28日开幕[N];唐山劳动日报;2012年

3 记者  李向娟;2010年建成滨海湿地保护网络[N];福建日报;2006年

4 林萍灼;保护滨海湿地 维护生态安全[N];广西政协报;2007年

5 齐联;滨海湿地保护亟待加强[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记者 吕宁;我国启动滨海湿地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N];中国海洋报;2009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蔡守秋 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王欢欢;美国:滨海湿地保护法规日益健全[N];中国海洋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蔡守秋 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王欢欢;欧盟滨海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N];中国海洋报;2011年

9 记者 刘宇雄;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成果显著[N];广东科技报;2011年

10 尹文盛 刘艳芳;滨海湿地固碳能力提升技术及应用示范进入正式实施阶段[N];中国渔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月珍;滨海湿地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晓龙;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演变及退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曹磊;山东半岛北部典型滨海湿地碳的沉积与埋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4 洪荣标;滨海湿地入侵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生态安全管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5 刘志杰;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区域分异及演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张曼胤;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绪良;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重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黄莉;沿海地区滨海湿地开发与保护分析及珠江口滨海湿地调查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3 黄汝英;辽河口滨海湿地芦苇根际土壤中芘和茚并(1,2,3-cd)芘的强化净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杨威;滨海湿地土壤典型有机污染物生态效应及健康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于雯;基于GIS/RS的滨海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多尺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常晶晶;生物炭、天然生物质和有机氮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杨会利;河北省典型滨海湿地演变与退化状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盖振宇;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鹏飞;基于区域发展的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高义;珠江口滨海湿地研究及景观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生物炭、天然生物质和有机氮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78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