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pla3突变体幼穗发育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稻pla3突变体幼穗发育的研究
【摘要】:水稻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过程中,茎顶端分生组织到穗原基分生组织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发育阶段,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已有研究表明RID1、LHD2、LAX等许多基因被证实参与该过程的调控。pla3突变体是新近分离的PLASTOCHRON3(PLA3)单基因缺失导致的突变体,具有不能正常抽穗的表型,目前尚未见针对该性状的详细报道。为了研究水稻PLA3基因突变体(pla3)幼穗发育特点,本文以pla3和野生型水稻为材料,通过体视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结合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生长锥外部形态和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并取得以下实验结果:(1)pla3生长锥在外部形态上显著区别于野生型水稻。通常水稻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但是pla3能启动幼穗的分化,幼穗发育过程中生长锥先后分化出枝梗原基以及类似苞毛的结构,但是枝梗原基不能发育为完整枝梗,也不能分化出小穗分生组织,而是形成新的生长点并分化出叶原基或者形成新的枝条。(2)在野生型水稻小穗发育过程中,枝梗末端先后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当PLA3基因突变后,幼穗枝梗侧生分生组织不能进行小穗分生组织的分化,因此不能形成小穗。(3)PLA3基因影响幼穗分化过程中维管束发育。对维管束的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幼穗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颈节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同时发现一种纤维状组织可能能通过限制维管束生长而对其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pla3成熟的维管束中通常只有2个大导管,在穗颈节部位维管束大部分生长方向发生回转,维管束不能通向穗轴可能是致使幼穗畸形发育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水稻 pla3 幼穗发育 维管束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0
- 1、水稻幼穗发育9-12
- 1.1 水稻幼zB的结构特征9-10
- 1.2 水稻幼穗发育的划分与鉴定10-11
- 1.3 维管束的分化及在水稻幼穗发育中的作用11-12
- 2、影响幼穗发育的因素12-17
- 2.1 环境因素12-13
- 2.1.1 水分12
- 2.1.2 温度12-13
- 2.1.3 矿质营养13
- 2.2 植物激素调控13-15
- 2.2.1 生长素促进生长13-14
- 2.2.2 赤霉素促进灌浆14
- 2.2.3 细胞分裂素调控侧芽发育14
- 2.2.4 乙烯调控颖花育性14
- 2.2.5 脱落酸促进结实14-15
- 2.2.6 其他植物激素15
- 2.3 遗传因素15-17
- 3、关于PLA3基因17-19
- 4、研究目的和意义19-20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0-26
- 1、实验材料20
- 2、水稻生长锥的观察方法20-21
- 2.1 生长锥的取样与保存方法20
- 2.2 体视显微观察各时期生长锥20
- 2.3 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各时期生长锥20
- 2.4 石蜡切片的制作20-21
- 3、水稻基因型的鉴定21-23
- 3.1 提取液的配制21-22
- 3.1.1 主要试剂21
- 3.1.2 CTAB的配制21-22
- 3.2 DNA的提取22
- 3.3 PCR和酶切反应22-23
- 4、RT-PCR检测水稻幼穗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23-25
- 4.1 RNA的提取23-24
- 4.2 cDNA的合成24
- 4.3 RT-PCR引物设计与合成24-25
- 5、植物激素的提取25-26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6-43
- 1、野生型和突变体基因型鉴定26-29
- 1.1 水稻野生型和突变体表型比较26-28
- 1.1.1 野生型和突变体种子萌发形态差异26-27
- 1.1.2 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形态发育的对比观察27
- 1.1.3 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茎节的对比观察27-28
- 1.2 pla3和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鉴定28-29
- 2、幼穗分化期生长锥的外部形态变化29-34
- 2.1 体视显微镜下的生长锥形态比较29-32
- 2.1.1 野生型水稻生长锥的体视显微镜观察表型29-30
- 2.1.2 突变体水稻生长锥的体视显微镜观察表型30-32
- 2.2 电子显微镜下的生长锥形态比较32-34
- 2.2.1 野生型水稻幼穗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32-33
- 2.2.2 pla3水稻幼穗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33-34
- 3、生长锥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细胞形态学观察34-41
- 3.1 生长锥细胞形态学结构差异比较34-38
- 3.1.1 野生型水稻的生长锥石蜡切片观察34-36
- 3.1.1.1 野生型幼穗切片的观察34-35
- 3.1.1.2 野生型水稻幼穗的小花切片观察35-36
- 3.1.2 突变体水稻生长锥观察36-38
- 3.2 维管束细胞形态结构差异比较38-41
- 3.2.1 纤维状组织可能影响野生型水稻生长锥维管束的生长38-39
- 3.2.2 突变体水稻生长锥的维管束生长特点39-41
- 4、幼穗分化期生长锥内激素的动态变化41-43
- 第四章 讨论43-48
- 1、维管束的生长变化与幼穗分化的关系43
- 2、PLA3基因与维管束发育的关系43-44
- 3、PLA3基因在水稻株型建成中的作用44-45
- 4、PLA3基因在水稻幼穗分化中的作用45-47
- 5、生长锥中IAA、ZR等激素在幼穗发育中的作用47-48
- 第五章 全文总结48-50
- 1、论文小结48
- 2、论文创新48
- 3、后续研究设想48-50
- 参考文献50-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裴翠娟;陈玉蓉;;提高小麦幼穗绿苗诱导率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1989年04期
2 蒋有绎,刘建平,,赵克勇,王秀琴;影响小麦幼穗培养因素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6年02期
3 吴国泉,张启华,朱家骝,郭海波;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组织对品种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3期
4 胡廷积;李九星;王化臣;杨永光;吴玉娥;侯昌国;;小麦幼穗发育规律及外部形态相关性的研究[J];河南农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5 吴永清;水稻幼穗发育期的简易鉴定与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1982年04期
6 崔金梅;;小麦幼穗发育进程及温度对其影响的研究[J];河南农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7 陈义纯;孙光祖;张月学;阎文义;王广金;唐凤兰;李忠杰;朱之垠;;~(32)P浸渍处理幼穗选育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5号[J];核农学通报;1992年04期
8 吕晓波,刘丽艳,刘文萍,南相日,朱光新,陈力;水稻幼穗组培及白化苗的电镜观察[J];生物技术;1996年06期
9 杨业增;谈亚陆;王振华;杨瑞林;;夏播麦的幼穗发育[J];植物学杂志;1975年02期
10 ;掌握幼穗发育规律实现小麦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197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施华中;;小麦幼穗培养及植株再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2 赵林姝;刘录祥;郑企成;王晶;赵世荣;粱欣欣;郭会君;;小麦幼穗离体培养高效再生系统的初步研究[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林姝;刘录祥;郑企成;王晶;郭会君;赵世荣;陈文华;;小麦幼穗离体培养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广才;;矮壮素对小麦和大麦幼穗发育影响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5 张艳玉;高庆荣;张卫东;张保雷;李楠;高建华;王慧娜;;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幼穗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卫东;高庆荣;赵兰飞;李骞骞;王慧娜;姜晓丽;;利用基因芯片进行分枝小麦幼穗发育中的基因调控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伟平;水稻孕穗中后期要慎用农药[N];梅州日报;2011年
2 方圆;小麦大面积发病皆因冻害起[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3 于丹;苏中较大面积小麦受霜冻危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4 江苏省作栽站;加强夏熟作物中后期田管夺丰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5 陶明星;小麦春霜冻害的发生和补救[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6 邹建丰;防冻保苗应对倒春寒[N];新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付娟;水稻pla3突变体幼穗发育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栗聪;小麦组织培养及幼穗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秀珍;小麦幼穗、花药发育及太谷核不育基因的差异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4 陈镇;长、短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幼穗育性相关蛋白差异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向前;江淮麦区小麦冻害的解剖学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6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52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