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对吡嘧磺隆的适应机制
本文关键词: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对吡嘧磺隆的适应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 吡嘧磺隆 适应机制 蛋白组
【摘要】: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适用作物为水稻。随着吡嘧磺隆的广泛大量应用,其对后茬作物以及环境的不良影响已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去除磺酰脲类除草剂污染机理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蛋白组学方法等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对吡嘧磺隆的适应机制,主要结果如下:通过相对抗性定量方法,筛选出对吡嘧磺隆相对最高抗性的菌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SB-S,并以此为后续实验材料。通过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对吡嘧磺隆的适应机制。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检测毗嘧磺隆处理后差异表达显著的蛋白,并对其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5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及生物学代谢途径分析,发现主要有转运蛋白、膜蛋白、受体蛋白等发生变化,主要有参与蛋白质合成、折叠、稳定的蛋白表达出现上调,与能量相关的蛋白表达下调。通过相对荧光定量PCR研究差异表达蛋白对应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各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相一致。通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吡嘧磺隆对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菌体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从细胞学方面验证了与蛋白组学研究结果。综上所述,本文首次从蛋白水平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对吡嘧隆的适应机制,为创制抗吡嘧磺隆的作物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为吡嘧磺隆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资源。
【关键词】: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 吡嘧磺隆 适应机制 蛋白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92;X1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4
- 1.1 磺酰脲类除草剂简介10-13
- 1.1.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展10-11
- 1.1.2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11-12
- 1.1.3 吡嘧磺隆简介12-13
- 1.2 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13-15
- 1.2.1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农作物的危害13
- 1.2.2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13-14
- 1.2.3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14-15
- 1.2.4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人类的危害15
- 1.3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降解15-16
- 1.3.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水溶性光解15
- 1.3.2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化学水解15-16
- 1.3.3 磺酰脲类除草剂微生物的降解16
- 1.4 微生物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16-18
- 1.4.1 微生物降解的优势16
- 1.4.2 微生物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16-17
- 1.4.3 影响微生物降解酰脲类除草剂的因素17
- 1.4.4 环境中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微生物17-18
- 1.5 光合细菌在农药残留降解中的应用18-20
- 1.6 农药抗性的研究进展20-23
- 1.6.1 杂草抗性及其筛选方法20
- 1.6.2 农药抗性微生物的筛选研究及其方法20-22
- 1.6.3 微生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机理22
- 1.6.4 目前抗性机理研究的方法22-23
- 1.7 实验目的与意义23-24
- 第二章 抗性菌株筛选24-31
- 2.1 实验材料24-25
- 2.1.1 主要试剂24
- 2.1.2 主要仪器24
- 2.1.3 主要培养基24-25
- 2.2 实验方法25-26
- 2.2.1 菌株的选取及活化25
- 2.2.2 菌株的驯化25
- 2.2.3 菌株的抗性测定25-26
- 2.2.4 菌株的抗性倍数评价26
- 2.3 实验结果26-29
- 2.3.1 驯化结果26-27
- 2.3.2 抗性倍数评价结果27-29
- 2.3.3 抗性倍数与驯化浓度之间的关系29
- 2.4 小结与讨论29-31
- 第三章 蛋白组学方法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对吡嘧磺隆的适应机制31-53
- 3.1 实验材料31-32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31
- 3.1.2 实验仪器31-32
- 3.1.3 实验主要培养基32
- 3.2 实验方法32-36
- 3.2.1 样品的准备32
- 3.2.2 蛋白提取和定量32-33
- 3.2.3 2D-DIGE双向凝胶电泳及图像分析33-35
- 3.2.4 MALDI-TOF-MS质谱法鉴定差异表达蛋白35-36
- 3.2.5 差异表达蛋白的GO富集和KEGG分析36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36-44
- 3.3.1 吡嘧磺隆处理对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生长的影响36
- 3.3.2 2-DE双向凝胶电泳结果分析36-37
- 3.3.3 MALDI-TOF-MS鉴定结果分析37-43
- 3.3.4 差异表达蛋白的GO富集分析43-44
- 3.4 讨论与总结44-53
- 第四章 差异表达蛋白对应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53-63
- 4.1 实验材料53-54
- 4.1.1 实验材料53
- 4.1.2 实验试剂53
- 4.1.3 实验仪器53-54
- 4.2 实验方法54-58
- 4.2.1 蛋白对应基因序列查找54
- 4.2.2 看家基因54
- 4.2.3 引物设计54
- 4.2.4 总DNA抽提54-55
- 4.2.5 PCR扩增55-56
- 4.2.6 总RNA抽提56-57
- 4.2.7 总RNA浓度的测定57
- 4.2.8 cDNA合成57-58
- 4.2.9 qPCR58
- 4.3 实验结果58-62
- 4.3.1 引物筛选58-60
- 4.3.2 总RNA抽提质量60
- 4.3.3 RNA浓度测定结果60-61
- 4.3.4 qPCR结果61-62
- 4.4 小结与讨论62-63
- 第五章 吡嘧磺隆对PSB-S菌体细胞形态的影响63-68
- 5.1 实验材料63
- 5.1.1 实验材料63
- 5.1.2 实验试剂63
- 5.1.3 实验仪器63
- 5.2 实验方法63-65
- 5.2.1 PSB-S菌株的扫描电镜观察63-64
- 5.2.2 PSB-S菌株的透射电镜观察64-65
- 5.3 实验结果65-67
- 5.3.1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65-66
- 5.3.2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66-67
- 5.4 小结与讨论67-68
- 参考文献68-76
- 附录1 论文所用重要缩写词及中文全称76-77
- 附录2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77-78
- 附录3 常用生化试剂及仪器78-80
- 致谢80-82
- 作者简介82-83
- 发表论文附录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宝玉,许景哲,姜日善;吡嘧磺隆的合成[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丹;稻田吡嘧磺隆用药量不宜过大[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2 于丹;部分晚粳稻品种对吡嘧磺隆敏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3 江军;晚稻芽期别用吡嘧磺隆[N];农资导报;2014年
4 谭立云;氯吡嘧磺隆可除番茄田阔叶草[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3年
5 方圆;油菜田误用吡嘧磺隆没法救[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彦辉;吡嘧磺隆在湖南稻烟轮作区土壤体系行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娇;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对吡嘧磺隆的适应机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谢娜;氯吡嘧磺隆在玉米田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铎;氯吡嘧磺隆的水解与光解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4 邓源;吡嘧磺隆在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水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敦亚楠;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在水稻样品中的贮存稳定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6 曹q;东北稻田蓝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吡嘧磺隆的响应[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7 易丽君;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烟—稻”系统中的行为与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杰;吡嘧磺隆在水稻植株、土壤、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张振兴;水直播稻田除草剂配方及54%杀草丹·吡嘧磺隆油悬浮剂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8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56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