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种植区径流污染测算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方水稻种植区径流污染测算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稻种植 地表径流 面源污染 计算模型 流失量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品种,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大,水稻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是众多环境问题中重要的一项。本研究对湖南长沙地区水稻种植区污染物地表径流流失进行模拟与实测检测并建立计算模型,研究水稻种植区污染物(总氮、总磷)在地表径流中的负荷及迁移规律。总结出适合于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径流污染测算方法,为水稻种植污染负荷监测计算提供技术支撑,为完善水稻种植基数系统提供计算方法。研究结论总结如下:(1)径流量与降雨量正相关关系显著,但不是直线关系。径流量(Y/L·m-2)与降雨量(X/mm)的关系方程为Y=1.078e0.053x,R2=0.952,显著性较强。方程适用于南方普遍的水稻土水稻田,且降雨强度在4.5mm/5min以下。(2)田面水总氮(TN)在施基肥后15天内和施追肥后15天内浓度较高,田面水总磷(TP)在施基肥后30天内浓度值较高,可根据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施肥并控制灌排水等可能导致总氮(TN)、总磷(TP)流失的生产活动。(3)当时间大于7天时,施基肥后田面水总氮(TN)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为Y(TN)=764.2e-1.29x;施追肥后田面水总氮(TN)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为Y(TN) =8.433X-0.51:施基肥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为Y(TP) =14.82e-0.63x。当时间小于等于7天时,施基肥后田面水总氮(TN)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为Y(TN)=4.180X2-22.94X+179.2;施追肥后田面水总氮(TN)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为Y(TN)=0.249X2-3.257X+12.44;施基肥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为Y(TP)=-0.102X2+1.456X+1.021.Y(TN)为总氮(TN)浓度(单位:mg/L),Y(TP)为总磷(TP)浓度(单位:mg/L),X为测量时间(单位:天)。方程适用于南方普遍的水稻土水稻田,普遍水稻种植品种的MNK施肥水平下,未发生降雨时的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计算。(4)径流水总氮、总磷浓度与降雨前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呈正相关,但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径流水总氮、总磷浓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也非简单的直线关系。径流水总氮(TN)浓度的计算方程为Z=1.141X-0.056Y,径流水总磷(TP)浓度的计算方程为Z=0.78X-0.002Y。Z为径流水总氮(TN)或总磷(TP)浓度,单位mg/L.X为降雨前田面水总氮(TN)或总磷(TP)浓度,单位mg/L.Y为径流水量,单位L。方程可用于南方普遍的水稻土水稻田,普遍水稻种植品种的MNK施肥水平下的径流水总氮、总磷浓度值计算。(5)自然降雨情况下,径流水总氮、总磷流失总量与降雨量(径流产生量)无明显的相关性,其值是受到降雨前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降雨时间)以及降雨量(径流产生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总氮(TN)的理论流失量与实际流失量的比值基本稳定在1.5左右,总磷(TP)的理论流失量与实际流失量的比值基本稳定在1.3左右,得出总氮(TN)的相关系数值a(TN)为1.5732,总磷(TP)的相关系数值α(TP)为1.3672。(6)经修正汇总后,总氮(TN)和总磷(TP)的流失计算公式分别为:TN=1.229998αNYSe0.053x-O.0650767αNS2e0.106x TP=0.84084αpYSe0.053x-2.324168×10-3αpS2e0.106x其中,TN和TP分别为总氮流失量和总磷流失量,单位:mg;x为降雨量,单位:mm;Y为降雨前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值由第四章中不同时间段的浓度计算公式得出),单位:mg/L;S为水稻田面积,单位m2;α、和αP分别为总氮(TN)的相关系数和总磷(TP)的相关系数,无单位;e为自然常数。以上公式适用于南方地区水稻土水稻田,普遍水稻种植品种的MNK施肥水平下的水稻田总氮、总磷流失计算。
【关键词】:水稻种植 地表径流 面源污染 计算模型 流失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12;X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国内外文献综述12-20
- 1.1.1 稻作区面源污染特点12-13
- 1.1.2 稻作区面源主要流失指标13-17
- 1.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7-20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20-23
- 1.2.1 研究背景20-21
- 1.2.2 研究意义21-23
- 1.3 研究方法23-26
- 1.3.1 研究目标23
- 1.3.2 研究内容23-25
- 1.3.3 研究技术路线25-26
- 第二章 试验区域概况26-31
- 2.1 试验区域自然概况26-28
- 2.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26
- 2.1.2 气候气象与水系概况26-27
- 2.1.3 土壤与耕地概况27-28
- 2.2 试验区域种植业概况28-31
- 2.2.1 主要种植品种28
- 2.2.2 施肥与管理习惯统计和调查28-31
- 第三章 径流量与降雨量相关性研究31-37
- 3.1 试验设计31-35
- 3.1.1 试验目的与方法31
- 3.1.2 试验作物与装置31-32
- 3.1.3 试验小区32-33
- 3.1.4 施肥量和田间管理33-34
- 3.1.5 模拟降雨量设计34-35
- 3.1.6 数据的测量与处理35
- 3.2 试验结果与结论35-37
- 第四章 径流水总氮、总磷浓度与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变化规律研究37-49
- 4.1 试验设计37-39
- 4.1.1 试验目的与方法37
- 4.1.2 试验处理37
- 4.1.3 模拟降雨量设计37-38
- 4.1.4 样品采集与处理38-39
- 4.2 实验结果39-47
- 4.2.1 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与监测时间的相关性39-46
- 4.2.2 降雨前田面水浓度、径流量与径流水平均浓度的相关性46-47
- 4.3 结论47-49
- 第五章 公式验证与修正49-53
- 5.1 试验设计49-50
- 5.1.1 试验目的与方法49
- 5.1.2 试验处理49
- 5.1.3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49-50
- 5.2 实验结果50-51
- 5.2.1 实测污染物流失情况50
- 5.2.2 理论污染物流失情况与相关系数α50-51
- 5.3 结论51-5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3-56
- 6.1 主要结论53-54
- 6.2 建议54-55
- 6.3 不足之处55-56
- 参考文献56-62
- 致谢62-63
- 作者简介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下发《2007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意见》[J];农化新世纪;2007年06期
2 蒋学辉;;不用农药,照样控制病虫害[J];农药市场信息;2008年19期
3 姜丽娜;王强;陈丁江;李艾芬;钱士明;符建荣;汪建妹;;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与环境安全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4 谭小平,柏连阳,肖启明,彭丽莎,周小毛;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耐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2年02期
5 韩兰芝;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转基因抗虫水稻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6 汪建沃;;水稻杀菌剂市场呼唤“王者归来”[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15期
7 郑庆伟;;预计重庆市2014年水稻一代二化螟发生程度为4级[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14期
8 张夕林;孙雪梅;;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不同用药技术组合示范效果比较[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21期
9 陈琳;乔志刚;李恋卿;潘根兴;;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良果,,张克,赵义云;水稻谷壳的综合利用[J];环境保护;199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志;;浅议水稻种植对均衡计算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姚凤梅;张佳华;;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和评价[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郑红;张桂华;潘华盛;;水热条件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玉蓉;肖友伦;杨娟;邹丽芳;赵静雅;邹华松;陈功友;;水稻条斑病菌hrpX基因调控hpa1基因的表达[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红蕊;刘赫男;;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肖友伦;向勇;刘之洋;陈功友;;水稻条斑病细菌hrp基因诱导表达系统的建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保;黄思先;孙卫国;;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谭谈;吴昊;;九江鄱阳湖区水稻气候资源变化与区划[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9 徐化学;李绍清;朱英国;;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在水稻骨干亲本的等位性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陈艳英;游扬声;罗孳孳;唐余学;范莉;;基于MODIS重庆市水稻动态估产模型的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许天颖;抗水稻“癌症”基因成功克隆[N];科技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宋明;寻找水稻种植的高海拔极限[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特约通讯员 宋明;寻找水稻种植的高海拔极限[N];四川日报;2006年
4 于晓峰;后旗:水稻之乡延伸产业链[N];通辽日报;2007年
5 王志立邋安汝成 李启华;顺河乡5000亩水稻丰收在望[N];商丘日报;2007年
6 刘峰邋刘文博 记者 高大伟;镇赉水稻获大丰收[N];吉林日报;2007年
7 中国贸促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供稿;专家警告亚洲水稻种植出现危机[N];中国贸易报;2004年
8 朱 澳;亚洲水稻种植业出现危机[N];中国质量报;2004年
9 YMG记者 申吉忠 通讯员 范勇 夏芳芳;海阳三千亩水稻开割[N];烟台日报;2009年
10 董玉铭 张君实;北林高台育秧大棚令农民增收[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娟;丛枝菌根—稻田生态系统对氮磷的削减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徐新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黎光泉(Le Quang Tuyen);两个水稻品种抗灰飞虱的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庞艳梅;气候变化对四川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趋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李华;水稻钾高效营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罗金燕;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风险分析、鉴定检测及其拮抗细菌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万明国;源于水稻的链霉菌菌株F-1的鉴定及其防病潜力和防病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杜振国;三种水稻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的鉴定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林贤文;水稻抗螟虫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与验证[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贾莉萌;水稻抗纹枯病资源的筛选及相关数量性状位点定位[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佳第;水稻中砷的赋存形态和转运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周燕芳;基于作物物候特征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姜雪;水稻苗期耐旱性基因位点的发掘[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晶;基于减排潜力与成本的湖北省水稻低碳种植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倪萍;基于C波段雷达遥感数据的水稻FPAR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巍;东北地区粳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分化及水稻品种对9号小种抗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任淑娟;黑龙江垦区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8 程倩;南四湖区优化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吕晓晓;超大颗粒包膜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黄振国;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1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57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