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密迟播下棉花化学打顶及催熟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增密迟播下棉花化学打顶及催熟技术研究
【摘要】:以常规棉品系C619(A1)和JX013(A2)为材料,研究了在增密迟播条件下,以人工打顶为对照,2种不同浓度缩节胺(D1和D2)和3种不同浓度氟节胺(F1、F2和F3)的化学打顶剂对不同棉花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以及群体冠层结构特征的影响,并以常规棉品系C619为材料,探讨了4种不同催熟方法对增密直播棉结铃吐絮特性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化学打顶剂对同一品种棉花株高基本没有影响,且喷施氟节胺棉株株高高于对照、缩节胺棉株,但对果枝数有影响,各处理果枝数有所增加。2.配套催熟后,JX013催熟效果优于常规棉品系C619,F1和F2棉株催熟吐絮率与人工打顶相当,其余处理吐絮率低于对照。3.除A1F1单铃重、A1D2衣分、A2D1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与对照差异显著外,各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理论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只有F1与对照相当,其他处理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4.除A2F2整齐度指数、A2D2马克隆值都显著高于对照外,同一品种下不同浓度打顶剂对棉花上部纤维平均长度和伸长率、马克隆值及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等纤维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影响。5.在盛花期至吐絮期间,Fl棉株冠层结构塑造相对较好。其中,各处理棉花叶片SPAD都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冠层中部、下部叶面积指数为“W”形变化曲线,冠层中部光合有效辐射量和光透射率为开口向上的单峰变化曲线,冠层中部LAI始终小于冠层下部,光合有效辐射量大于下部,且同一处理中,常规棉品系C619叶面积指数变化幅度更大。6.40%乙烯利900g/hm2与20%百草枯600ml/hm2混配施用的催熟脱叶效果较好,处理后第21天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分别为60.5%和73.25%,但理论子棉产量显著比对照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对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及衣指的影响不明显。除分两次单施乙烯利处理棉花伸长率显著低于对照外,各处理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棉花 缩节胺 氟节胺 产量 品质 催熟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文献综述9-13
- 1.1 棉花生育期调控的主要方法9-10
- 1.1.1 短季棉品种选育9
- 1.1.2 栽培技术调控9-10
- 1.2 棉花打顶技术研究进展10-11
- 1.2.1 打顶技术10-11
- 1.2.2 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影响11
- 1.3 棉花催熟技术研究进展11-12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第2章 化学打顶对棉花冠层结构特征及经济性状的影响13-26
- 2.1 材料与方法13-15
- 2.1.1 材料13
- 2.1.2 试验设计13-14
- 2.1.3 调查内容与统计方法14-15
- 2.1.4 数据分析15
- 2.2 结果与分析15-24
- 2.2.1 化学打顶对棉株农艺性状的影响15-16
- 2.2.2 化学打顶对棉花群体冠层动态影响16-21
- 2.2.3 化学打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21-23
- 2.2.4 化学打顶方式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23-24
- 2.3 小结与讨论24-26
- 2.3.1 农艺性状24
- 2.3.2 冠层结构特征24-25
- 2.3.3 产量性状25
- 2.3.4 纤维品质25-26
- 第3章 不同催熟方法对棉花结铃吐絮特性影响研究26-31
- 3.1 材料与方法26-27
- 3.1.1 材料26
- 3.1.2 试验设计26
- 3.1.3 调查内容与统计方法26-27
- 3.1.4 数据分析27
- 3.2 结果与分析27-29
- 3.2.1 不同时期脱叶效果27-28
- 3.2.2 不同时期吐絮效果28
- 3.2.3 不同催熟方法对产量性状的影响28-29
- 3.2.4 不同催熟方法对纤维品质指标的影响29
- 3.3 小结与讨论29-31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31-33
- 4.1 化学打顶技术研究31-32
- 4.1.1 结论31
- 4.1.2 展望31-32
- 4.2 棉花催熟技术研究32-33
- 4.2.1 结论32
- 4.2.2 展望32-33
- 参考文献33-37
- 致谢37-38
- 作者简介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金生,马海英,王峰;增密降高 增产增效[J];中国棉花;2001年03期
2 王树棣;安庆波;张万忠;;玉米增密、高产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圣孝;余进;余炳昌;何林松;;都昌县2012年水稻增密调肥试验总结[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04期
4 伊黎;黄晓丽;南策雄;李蔚;陈晓伟;卢华平;戴宝生;;棉花增密降肥对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效益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4年06期
5 孙亚茹;;探讨解决玉米增密种植过程中倒伏与早衰问题有效途径[J];现代农业;2014年02期
6 周文利;;玉米增密抗逆侧膜栽培高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3年03期
7 王海新;苏君伟;颜景波;赵艳;安玉明;阚洪江;李楠;王慧新;;花生大垄三行增密种植模式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年07期
8 袁鹏;;耐密玉米缩距增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分析[J];现代农业;2013年07期
9 董钰翥;;玉米矮化增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20期
10 邹春雅;魏新田;;耐密玉米品种“313”增密栽培模式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国斌;徐振华;;玉米“缩株增密”高产栽培技术[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娟玲;增密:为山西玉米增活力[N];山西日报;2008年
2 晋文;增密节水技术使晋玉米获高产[N];农民日报;2008年
3 黄骅市农业局 杨树昌 沧州市农科院 阎旭东;玉米宽窄行增密高产种植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4年
4 记者 李亚玲;1385.39公斤! 新疆玉米创亩产新纪录[N];农民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周小斌 王克如;最高玉米亩产1360.10公斤[N];兵团日报(汉);2009年
6 丁铭 邓华;通辽农民种田讲科学[N];农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相成;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中凯;不同施氮量下旱地油用亚麻增密潜力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2 邹茜;增密迟播下棉花化学打顶及催熟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晓飞;增密减氮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陈奇;SFB喷动流化床应用于微硅粉增密中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史文奇;北冰洋水体在格陵兰海形成有效混合增密对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9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579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