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油菜碳氮代谢方向调节酶活性与碳氮物质转运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10 11:14

  本文关键词:油菜碳氮代谢方向调节酶活性与碳氮物质转运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油菜 碳氮代谢方向调节 碳氮转运 氮水平


【摘要】:为探明氮高效油菜品种在高效利用氮素的同时协调籽粒蛋白与油分累积矛盾的机理,采用土培试验与砂培试验,以氮高效品种27号与氮低效品种6号为试验材料,在常氮与低氮条件下研究了(1)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叶片、角果(角果发育初期)、角果皮与籽粒(角果发育中期)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tophate synthase, SPS)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活性差异及其对籽粒油分含量的影响;(2)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生长后期氮素与碳素的转运量与转运率以及氮素的损失量与损失率;(3)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养分、干物质及油分累积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1.氮高效品种27号苗期到开花期的叶片与角果发育初期角果、角果发育中期角果皮与籽粒中的SPS与PEPC活性皆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两种供氮水平下规律相同,但是SPS活性与PEPC活性比值(SPS/PEPC)却因生育期而异,营养生长期叶片中氮高效品种27号的SPS/PEPC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开花期品种间叶片SPS/PEPC相近,角果发育期主要生殖器官中SPS/PEPC氮高效品种反而低于氮低效品种。说明,氮高效品种向碳代谢和氮代谢输送的碳骨架全生育期均多于氮低效品种,而碳代谢对氮代谢的响应,只在生育前期强于氮低效品种,生育后期则相反。2.高效品种27号的氮素转运率与氮素转运量以及氮收获指数皆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而生长后期氮素的损失则氮低效品种6号强于氮高效品种27号;氮高效品种27号的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也大于氮低效品种6号。说明氮高效品种27号的碳氮转运以及再利用能力强于氮低效品种6号。3.无论哪种供氮水平,本试验中氮高效品种27号的收获指数、籽粒产量、籽粒油分含量与油分产量皆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品种间差异显著。4.抽薹期常氮时两品种全磷累积量相近,氮胁迫时氮高效品种27号低于氮低效品,钾累积量氮高效品种27号低于氮低效品种6号,氮胁迫时规律相反;开花期无论哪种供氮水平,两品种全磷积累量相近;角果期两种供氮水平下品种27号植株全磷积累量皆高于品种6号,开花期与角果期钾积累量两种供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27号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收获期两种供氮水平下品种27号植株全磷积累量大于品种6号,品种27号钾积累量小于品种6号。5.分析供氮水平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氮水平下的籽粒产量、PEPC活性、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高于氮协迫水平,而油分含量、SPS活性及SPS/PEPC常氮水平却低于氮协迫水平,但并不改变以上指标的品种间差异。两品种皆表现为常氮水平下植株全磷积累量高于氮胁迫水平;抽薹期至角果期钾积累量常氮水平高于氮胁迫水平,氮水平间差异显著;收获期呈现相反规律。总之,与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全生育期向碳、氮代谢均输送更多的碳骨架,这是氮高效品种缓解碳、氮代谢矛盾的重要前提;碳代谢对氮代谢的响应生育前期较高、生育后期较低,同时生育后期有更多营养器官碳素转运到籽粒,也为油菜生育后期同时满足籽粒碳、氮代谢所需要的碳骨架,进而协调籽粒油分与蛋白质含量矛盾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油菜 碳氮代谢方向调节 碳氮转运 氮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5.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9
  • 1.2.1 碳/氮代谢的相互关系11-13
  • 1.2.1.1 碳氮代谢之间的协调12-13
  • 1.2.1.2 碳氮代谢之间的竞争13
  • 1.2.2 SPS与PEPC在碳/氮代谢方向调节中的作用13-17
  • 1.2.2.1 PEPC的作用14-15
  • 1.2.2.2 SPS 的作用15-17
  • 1.2.3 碳氮物质累积转运对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作用17
  • 1.2.4 存在的问题17-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26
  • 2.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19-25
  • 2.1.1 供试材料19
  • 2.1.1.1 供试油菜品种19
  • 2.1.1.2 供试肥料与供试营养液19
  • 2.1.1.3 供试土壤19
  • 2.1.2 试验设计19-20
  • 2.1.3 取样方法及试验所测指标20-21
  • 2.1.4 各项指标测定方法21-25
  • 2.1.4.1 土壤基础指标21
  • 2.1.4.2 植株干重的测定21
  • 2.1.4.3 植株大量元素的测定(总量)21
  • 2.1.4.4 PEPC活性测定21-22
  • 2.1.4.5 SPS活性测定22-23
  • 2.1.4.6 可溶性蛋白23
  • 2.1.4.7 籽粒油分23-24
  • 2.1.4.8 籽粒脂肪酸含量24
  • 2.1.4.9 ~(15)N的标记和测定24-25
  • 2.2 数据的处理和参数计算25-26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6-47
  • 3.1 不同氮效率油菜不同供氮条件下SPS与PEPC活性差异26-28
  • 3.1.1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SPS活性差异26-27
  • 3.1.2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PEPC活性差异27
  • 3.1.3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SPS/PEPC差异27-28
  • 3.2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积累差异28-34
  • 3.2.1 不同氮效率油菜各个时期全氮含量差异28-29
  • 3.2.2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积累量与氮收获指数的差异29-31
  • 3.2.3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转运率与转运量差异31-33
  • 3.2.4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损失量与损失比例差异33-34
  • 3.3 不同氮效率油菜碳素积累差异34-38
  • 3.3.1 不同氮效率油菜有机碳积累差异34-36
  • 3.3.2 不同氮效率油菜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差异36-37
  • 3.3.3 不同氮效率油菜碳氮比差异37-38
  • 3.4 不同氮效率油菜产量与品质差异38-42
  • 3.4.1 不同氮效率油菜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差异38-39
  • 3.4.2 不同氮效率油菜籽粒含油量与油分产量差异39-40
  • 3.4.3 不同氮效率油菜籽粒脂肪酸组成差异40-41
  • 3.4.4 不同氮效率油菜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差异41-42
  • 3.5 不同氮效率油菜磷、钾积累差异42-47
  • 3.5.1 不同品种油菜磷素积累差异42-44
  • 3.5.2 不同氮效率油菜钾素积累差异44-47
  • 第四章 讨论47-51
  • 4.1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碳氮代谢方向调节相关酶活性差异与籽粒油分含量的关系47-49
  • 4.2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生长后期碳氮物质转运再利用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49-51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51-54
  • 5.1 结论51-52
  • 5.1.1 SPS与PEPC活性及其比值51
  • 5.1.2 碳氮累积与转运51-52
  • 5.1.3 不同氮效率油菜籽粒油分与产量的差异52
  • 5.1.4 油菜碳氮物质生育期分配规律52
  • 5.2 创新点52-53
  • 5.3 问题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3
  • 致谢63-64
  • 作者简介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燕;影响油菜产量的生理因素[J];新疆农业科技;2000年03期

2 科达;让油菜安全越冬[J];乡镇论坛;2000年12期

3 庄作礼;;油菜适时去主茎 枝多角多产量高[J];农家科技;2000年12期

4 陈国民,徐国祥,刘大锷,黄一鸣,张君平;桃源县油菜生产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2002年03期

5 吴岳;油菜施硼的三个误区及相应对策[J];安徽农业;2004年09期

6 张海树;巧防油菜早薹早花[J];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12期

7 黄祥龙;油菜形成“五苗”的原因[J];湖南农业;2005年08期

8 金玉忠;油菜的科学施肥[J];吉林蔬菜;2005年05期

9 宋惠安;提防油菜开“反花”[J];湖南农业;2005年03期

10 周荣丽;;浅析油菜分段结实的原因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松林;罗锡文;;油菜生产机械化装备和配套技术研究探讨[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叶川;肖国滨;郑伟;刘小三联;黄天宝;张昆;;油-稻-稻三熟轮作制下油菜轻简化技术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易靖;郑家国;江心禄;苏音贵;李杰;;重庆市油菜机播机收技术研究[A];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昱;王飞;林新坚;;几种磷肥对油菜的肥效表现[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俊;张春雷;刘丹;李锋;李光明;;缺磷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油菜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祥明;;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建军;陈晓艺;马晓群;;安徽油菜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应用[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姚建国;;简阳市油菜“3414”肥料效果初报[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开芳;左明玉;郑明强;;浅析贵州省油菜施肥指标体系建设[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开芳;;浅析贵州省油菜施肥指标体系建设[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深宝;瑞昌油菜最高亩产创历史新高[N];江西日报;2012年

2 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防治油菜弱苗:适时播种 控制肥水[N];农民日报;2013年

3 陈茂春;油菜早施磷肥效果好[N];农资导报;2014年

4 科协;油菜密植技术[N];长治日报;2005年

5 康悦善;油菜丰收后的烦恼[N];甘肃日报;2005年

6 楚文;湖北有望在十年内成为世界油菜生产基地[N];农民日报;2003年

7 科协;春雪后的油菜中后期管理[N];长治日报;2006年

8 李红瑛邋张彩霞 张华;湖北荆门油菜标准栽进人心里[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周先进;官春云:让油菜的“油水”更足[N];湖南日报;2006年

10 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黄少华;油菜气象性灾害及其预防(上)[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卫华;油菜发芽期耐盐评价、筛选与盐胁迫下根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改丽;新型甘蓝型油菜氮高效种质的筛选及其氮高效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俊;油菜高光效生理特征体系的建立及其调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桂珍;油菜种子耐热性的鉴定及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陈泉;BnSGS3基因遗传转化油菜和拟南芥及转基因植株对不同病毒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黄星群;油菜种子贮藏物质合成及外源激素调控的生化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7 黄敏;基于光谱及数据挖掘技术的油菜养分及品质信息的无损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飞;基于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测机理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汤亮;油菜生长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筱蕾;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养分及产量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鹏彬;煤基复混肥与解磷菌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及盆栽油菜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康洋歌;早熟油菜生育特性、器官形成和内源激素变化对播期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松林;基于多源遥感的江苏省油菜及其同物候期主要作物面积提取[D];长江大学;2015年

4 江慧;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曹伟;氮磷钾硼肥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余蕾;安徽省油菜生产经济效益与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周洪川;平昌县稻—油轮作体系秸秆还田应用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张t樼,

本文编号:650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650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