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茎尖培养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葡萄茎尖培养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葡萄病毒病进行脱毒技术探讨以及脱毒后快繁技术研究,建立了简便易行、高效的葡萄茎尖培养脱毒技术体系,通过对夏黑无核葡萄进行扦插基质的筛选,从而筛选出适宜葡萄生长的基质,为无病毒苗的炼苗移栽提供最适宜的基质。探索出葡萄脱毒后快速繁殖无病毒苗的技术。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研究了茎尖培养、热处理、化学处理以及热处理与化学处理结合4种脱毒方法,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比单独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更好,其中变温热处理比恒温热处理的脱毒成活率和脱毒率高,热处理与化学处理结合脱毒综合效率率最高,但成活率低,操作时间长,茎尖的生长发育较其他的脱毒方法慢。最适的脱毒方法为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2)确定了最佳的灭菌处理方案是葡萄单芽茎段灭菌效果最好的是1mol/L盐酸30s+1%次氯酸钠20min处理;筛选出了夏黑无核、金手指、户太8号、金星无核、甬优一号、红宝石无核六个品种葡萄的最佳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茎尖培养的培养基,建立了六个品种葡萄的组培快繁体系。(3)河沙:食用菌渣:草炭(3:2:1)混合对夏黑无核葡萄扦插苗质量的综合效果最优,单一基质河沙中扦插的苗木质量最差,在带病毒病枝条扦插保存时以及无病毒苗炼苗移栽时,应选择河沙:食用菌渣:草炭(3:2:1)的基质配方。
【关键词】:葡萄 培养基 脱毒 快繁 基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6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缩略词表7-10
- 第一章 前言10-20
- 1.1 葡萄主要病毒病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1.1 葡萄扇叶病10-11
- 1.1.2 葡萄卷叶病11-13
- 1.2 葡萄病毒病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3-15
- 1.2.1 指示植物检测法13-14
- 1.2.2 电镜观察法14
- 1.2.3 血清学检测法14
- 1.2.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14-15
- 1.3 葡萄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进展15-17
- 1.3.1 葡萄脱毒技术15-17
- 1.3.2 葡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17
- 1.4 展望17
- 1.5 本试验目的及意义17-18
- 1.6 技术路线18-20
- 第二章 葡萄茎尖培养等脱毒技术研究20-28
- 2.1 供试材料20
- 2.2 试验方法与设计20-21
- 2.2.1 茎尖培养脱毒20
- 2.2.2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20-21
- 2.2.3 化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21
- 2.2.4 化学处理结合热处理和茎尖培养脱毒21
- 2.3 结果与分析21-26
- 2.3.1 茎尖初始培养基的筛选21-22
- 2.3.2 不同脱毒处理对葡萄成活的影响22-24
- 2.3.3 脱毒处理对葡萄病毒脱除率的影响24-25
- 2.3.4 不同脱毒处理对脱毒综合效率的比较25-26
- 2.4 讨论与小结26-28
- 第三章 不同品种葡萄快繁体系的建立28-41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28-32
- 3.1.1 供试材料28-29
- 3.1.2 灭菌处理的选择29
- 3.1.3 茎段初代培养29-30
- 3.1.4 继代和增殖培养30-31
- 3.1.5 生根和壮苗培养31
- 3.1.6 葡萄栽培基质的筛选31-32
- 3.1.7 炼苗与移栽32
- 3.2 结果与分析32-38
- 3.2.1 灭菌处理的选择32-33
- 3.2.2 初代培养基及激素浓度的选择33-34
- 3.2.3 继代培养基及激素浓度的选择34-35
- 3.2.4 生根培养基及激素浓度的选择35-36
- 3.2.5 葡萄栽培基质的筛选36-37
- 3.2.6 炼苗与移栽37-38
- 3.3 讨论与小结38-41
- 3.3.1 葡萄组织培养38-39
- 3.3.2 葡萄扦插与栽培基质39-41
- 全文结论41-44
- 4.1 全文总结41-42
- 4.1.1 葡萄茎尖培养脱毒方法的筛选41
- 4.1.2 六个品种葡萄快繁体系的建立41-42
- 4.1.3 不同基质对葡萄扦插成活与生长的影响42
- 4.2 创新点42-44
- 参考文献44-49
- 附录49-52
- 致谢52-54
- 作者简介54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日本几个关于叫“指”的葡萄品种[J];河北果树;2000年03期
2 张宝民;极早熟葡萄品种粉红亚都蜜[J];河北果树;2000年03期
3 李华,房玉林,莫海珍;葡萄品种学研究进展[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年01期
4 刘俊;几个叫“指”的葡萄品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年01期
5 王建军;关于凉爽产区红色葡萄品种的论述[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年03期
6 汪德先;优良葡萄品种简介[J];四川农业科技;2000年01期
7 张雨;极早熟葡萄新品种──珍珠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年06期
8 李德华;纯黑色巨大粒葡萄新品种高妻[J];北京农业;2001年01期
9 李记明,曲健,温春光;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三)[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年06期
10 徐钰英;介绍几个葡萄品种[J];西南园艺;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菊;陈青英;;葡萄双层覆膜大棚栽培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维昌;;‘熊岳白’葡萄选育试验(摘要)[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Ⅰ果树)[C];1989年
3 李晓燕;李连国;王丽雪;;葡萄不同种类、品种组织解剖构造观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4 王同坤;于凤鸣;郭紫娟;张海斌;李红星;;葡萄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5 施安华;;保加利亚葡萄品种在河北省各地的适应情况[A];河北省果树学会论文选编(1962)[C];1962年
6 贺普超;;我对豫东沙区发展百万亩葡萄的几点意见[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7 柴菊华;贺普超;程廉;崔彦志;;中国葡萄野生种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8 李敬川;刘俊;张东风;董健霖;;从市场价格变动探讨我国埋土防寒区葡萄园降低成本的对策[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曹孜义;;葡萄离体繁殖和脱毒研究工作的回顾及展望[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贺普超;;葡萄早熟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卢庆雷 李晓英 李永刚;吃葡萄不吐葡萄皮[N];北京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耿闻;葡萄文化念就农民致富经[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记者 常世荣 通讯员 解砚辉 刘志非;4万农户种葡萄 10万工人兴产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妥超云邋通讯员 吴红艳;赏葡萄鐝说葡萄鐝品葡萄[N];酒泉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周崇 通讯员 毕照荣 李文;新和举办第五届赛葡萄会[N];阿克苏日报;2008年
6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镇长 邓乃庚;应对入世挑战 打造葡萄强镇[N];中国特产报;2003年
7 王秋雨;金土地上的“葡萄王”[N];农民日报;2001年
8 李波;葡萄新品种“早黑宝”[N];农民日报;2002年
9 李晓霞 罗骐;华蓥:葡萄“串”起的万亩基地[N];广安日报;2009年
10 张维贤 刘国伟 曾友进;敦煌葡萄俏天下[N];酒泉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本;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氮代谢及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高敏;葡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及抗黑痘病转录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珊;埋土防寒期葡萄枝条风障对葡萄园生态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金燕;基于神经网络和机器视觉的南方葡萄专家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吕秀兰;葡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霜霉病抗性鉴定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6 朱丹实;葡萄采后软化机制及风味劣变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7 杨克强;葡萄无核基因定位与作图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曾辰;极端干旱区成龄葡萄生长特征与水分高效利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9 温鹏飞;葡萄与葡萄酒中黄烷醇类多酚和果实原花色素合成相关酶表达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白云岗;极端干旱区成龄葡萄需水规律及微灌节水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涛;云南主产区主栽葡萄果皮组成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竹韵;葡萄香气糖苷提取分析方法的优化设计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丽;宁夏青铜峡地区酿酒葡萄成熟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勇健;葡萄不同品种形态建模三维辅助设计方法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5 肖东明;不同葡萄品种枝条参与低温胁迫响应抗寒指标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杜杨建;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晶晶;拮抗酵母菌对葡萄冷藏生理和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宋新新;葡萄果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9 聂潇;葡萄二次结果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昆明;葡萄气调包装和高CO_2气体冰温保鲜机理与技术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4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75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