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南亚热带森林地表和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通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7-09-06 21:13

  本文关键词:南亚热带森林地表和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通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氮沉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森林地表 植物 土壤 凋落物


【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气态化合物,能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对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具有贡献,并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和环境健康。森林地表(包括土壤和凋落物)能释放或吸收VOCs,日益加剧的氮沉降会影响森林土壤生态过程,从而可能影响森林地表VOCs通量;植物更是VOCs重要的来源,氮沉降可能通过影响植物生理生化过程来影响植物源VOCs的释放。尽管氮沉降已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威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但有关森林地表和植物源VOCs释放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模拟研究了氮沉降对森林地表和植物VOCs通量的影响,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运用静态箱采样、大气预浓缩仪-GC-MS分析,研究了鼎湖山两种典型森林——马尾松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阔叶林)地表VOCs通量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自然氮沉降下,森林地表通量较大的有正十一烷、正十二烷、α-蒎烯、苯系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马尾松林地表吸收大部分VOCs,低氮抑制了马尾松林地表VOCs的吸收,中氮主要使地表由“汇”变为“源”;阔叶林地表主要释放VOCs,氮沉降降低了阔叶林地表VOCs的释放或使地表由“源”变“汇”,且低氮和高氮的影响效果更显著。阔叶林地表VOCs通量无明显日变化规律,对照和高氮样地最大释放出现在7:00和10:00,最大吸收出现在13:00和19:00。自然氮沉降条件下,阔叶林地表C02通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氮处理均促进了两种森林地表CO2的释放。地表部分VOCs通量与C02通量、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呈显著相关。马尾松林土壤和凋落物主要表现为“源”,而阔叶林中,土壤主要表现为“汇”,凋落物既释放VOCs也吸收VOCs。一定水平的外加氮会促进土壤或者凋落物VOCs的释放,而阔叶林高氮沉降却导致凋落物主要VOCs的释放量下降甚至使凋落物发生功能转变。(2)运用动态箱采样、PTR-TOF-MS分析,模拟研究了南亚热带典型植物——马尾松和荷木叶片VOCs释放对不同氮沉降方式(土壤施氮和叶面施氮)的响应。结果表明:模拟自然氮沉降背景下,总VOCs (TVOCs)释放量介于544.86~2056.92 nmolg-1h-1,且荷木TVOCs释放速率均高于马尾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模拟自然氮沉降,含氧VOCs (OVOCs)对TVOCs贡献均最大,约占32.54%~64.48%。所鉴定的VOCs中,乙醛、甲醇、单萜烯释放速率较高。氮处理对植物源VOCs (BVOCs)释放速率的影响与施氮水平、施氮方式、树种及化合物本身有关。土壤施氮主要促进了马尾松VOCs的释放,却抑制了荷木VOCs的释放;而叶面施氮主要降低了马尾松和荷木叶片VOCs的释放速率。土壤施氮模拟氮沉降增加处理下,马尾松甲醛、丙酮、丙酮酸和氯甲烷等释放速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荷木异戊二烯、环庚烯、单萜烯和甲苯的释放速率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施氮对土壤含水率、总磷、总氮、速效氮影响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土壤pH,且叶面施氮下,土壤pH均高于土壤施氮。氮沉降主要促进了盆栽土壤VOCs的释放,且叶面施氮促进释放的效果更突出。
【关键词】:氮沉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森林地表 植物 土壤 凋落物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
【目录】:
  • 本文缩写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引言12-27
  • 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概述12-20
  • 1.1.1 VOCs的定义、来源及种类12-13
  • 1.1.2 VOCs的环境健康效应13-14
  • 1.1.2.1 VOCs对人类生存的直接影响13-14
  • 1.1.2.2 VOCs对人类生存的间接影响14
  • 1.1.3 植物源VOCs研究现状14-18
  • 1.1.3.1 植物源VOCs分类及合成途径15-16
  • 1.1.3.2 影响植物源VOCs释放的主要因素16-18
  • 1.1.3.3 植物源VOCs的生态功能18
  • 1.1.3.4 植物源VOCs对碳循环的贡献18
  • 1.1.4 森林地表VOCs研究现状18-20
  • 1.1.4.1 森林地表VOCs的来源及种类19
  • 1.1.4.2 森林地表VOCs的生态作用19
  • 1.1.4.3 影响森林地表VOCs的因素19-20
  • 1.2 氮沉降概述20-25
  • 1.2.1 氮沉降的定义、来源及现状20-22
  • 1.2.2 氮沉降对森林环境的影响22-25
  • 1.2.2.1 对植物的影响22-23
  • 1.2.2.2 对土壤的影响23
  • 1.2.2.3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23-24
  • 1.2.2.4 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24-25
  • 1.3 BVOCs与氮沉降的关系25
  • 1.4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25-27
  • 1.4.1 研究意义25-26
  • 1.4.2 研究技术路线26-27
  • 第2章 鼎湖山典型森林地表VOCs通量对氮沉降的响应27-60
  • 2.1 材料与方法27-30
  • 2.1.1 研究地概况27-28
  • 2.1.2 实验设计28
  •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28-29
  • 2.1.4 样品分析29
  • 2.1.5 计算与统计分析29-30
  • 2.2 结果与分析30-58
  • 2.2.1 森林地表各类VOCs通量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30-45
  • 2.2.1.1 氮沉降对森林地表各类VOCs通量的影响30-40
  • 2.2.1.2 阔叶林地表VOCs通量日变化40-42
  • 2.2.1.3 森林地表VOCs通量与CO_2通量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42-45
  • 2.2.2 森林土壤/凋落物与大气VOCs交换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45-58
  • 2.2.2.1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与大气VOCs交换的影响45-51
  • 2.2.2.2 氮沉降对森林凋落物与大气VOCs交换的影响51-58
  • 2.3 本章小结58-60
  • 第3章 外源施氮对植物VOCs释放的影响60-85
  • 3.1 材料与方法60-62
  • 3.1.1 研究地概况60
  • 3.1.2 盆栽试验设计60
  •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60-61
  • 3.1.3.1 植物叶片VOCs释放60-61
  • 3.1.3.2 盆栽土壤VOCs交换速率61
  • 3.1.4 样品分析61-62
  • 3.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62
  • 3.2 结果与分析62-83
  • 3.2.1 外源施氮对植物源VOCs释放的影响62-76
  • 3.2.1.1 TVOCs组成特征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62-64
  • 3.2.1.2 外源氮处理对不同种类植物源VOCs的影响64-74
  • 3.2.1.3 植物源VOCs与环境因子的关系74-76
  • 3.2.2 盆栽土壤VOCs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76-83
  • 3.2.2.1 不同氮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76-79
  • 3.2.2.2 不同氮处理对土壤主要VOCs与大气交换的影响79-83
  • 3.3 本章小结83-85
  •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85-88
  • 4.1 研究结论85-87
  • 4.2 不足与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5
  • 已发表论文95-96
  • 致谢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兵;张元明;;干旱半干旱区氮沉降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2 李里;刘伟;;氮沉降和水位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年04期

3 樊后保;刘文飞;李燕燕;廖迎春;袁颖红;徐雷;;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长与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赵玉涛;韩士杰;李雪峰;胡艳玲;;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王强;;模拟大气氮沉降及短期氮沉降恢复对森林土壤酸化及养分的影响[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6 魏样;同延安;段敏;乔丽;田红卫;雷小鹰;马文娟;;陕北典型农区大气干湿氮沉降季节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7 王强;陈冬萍;温磊;;土壤速效钾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王强;王科;陈冬萍;;大气氮沉降现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9 胡红玲;张健;刘洋;涂利华;向元彬;;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巨桉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曲道春;江洪;由美娜;;氮沉降对香樟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何远洋;田祥宇;肖银龙;景建飞;;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根生物量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赵园红;张霖;;西北太平洋的大气氮沉降及其来源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3 李涵茂;胡正华;杨燕萍;李岑子;;模拟氮沉降对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4 高艳;马红亮;高人;尹云锋;章伟;朱祥妹;;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酚类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曹裕松;李志安;傅声雷;;模拟氮沉降对华南荷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谢志英;肖化云;吴代赦;;利用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示踪农村地区大气氮沉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林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硫氮沉降量较大[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童岱;莫江明:氮沉降消灭植物种类[N];北京科技报;2010年

3 周飞;森林的植物多样性与氮沉降有关[N];广东科技报;2010年

4 洪流 学红;氮排放增加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周飞 方运霆;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有新发现[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徐国良;土壤氮多寡 跳虫应先知[N];广东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黄朝武 通讯员 何志勇;控制氮素沉降应立足源氨减排[N];农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松嫩草地羊草种群生理与生态特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丽英;南京地区大气氮磷沉降及模拟氮沉降对土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文海燕;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碳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4 孙本华;大气氮沉降对中国亚热带不同立地森林红壤酸化及其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孙涛;模拟氮沉降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主要组分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黄玉梓;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其化学机理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涂利华;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特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卓琳;羊草生长发育对模拟主要全球气候变化因子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霄;不同槭属植物幼苗对水分、光照及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学响应[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崔键;典型红壤农田区大气氮沉降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丽婧;大气氮沉降对不同起源华北落叶松林的短期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朱孟美;长白山岳桦林植被与土壤氮沉降响应试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超;模拟升温和氮沉降对黄土氋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4 何山川;模拟氮沉降对阔叶红松林温室气体的影响[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5 高肖飞;植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D];南昌大学;2015年

6 周迎;模拟氮沉降对樟树林和湿地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郭虎波;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C、N、P分布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8 戴勐;鸡公山落叶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林冠模拟氮沉降的响应[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贺永;模拟氮沉降对温带半干旱草原土壤磷硫组分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6年

10 刘秀兰;模拟大气氮沉降和添加凋落物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5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805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