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四川省主要稻作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与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04 22:29

  本文关键词:四川省主要稻作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与综合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水旱轮作 模式 综合评价 效益 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旱轮作是四川最主要的稻作方式之一,对水旱轮作模式进行调查及综合评价有利于我国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为进一步的定位实验提供数据基础和优化推广等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解决当今人与耕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如何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提高粮食单产,成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在对四川平原和丘陵地区现有水旱轮作模式的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成都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水旱轮作模式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取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分别对指标进行赋权,根据得到的指标权数和指标无量纲化值,求出各模式的三大效益值和综合效益值;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评选出高效水旱轮作模式,并根据客观情况提出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的合理化意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水稻与果菜类和经济作物的轮作综合效益要明显比水稻与传统粮食作物轮作的综合效益好。(1)平原区的8种水旱轮作模式稻季和旱作物季的单产、化肥使用强度、成本投入、商品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萝卜-水稻模式水稻种植季每亩的单产、成本和商品率最高,分别为547.3kg、897.6元和0.76,稻季化肥使用强度最大的是小麦与水稻轮作,每亩施用化肥133.9kg;旱季产量最高的还是水稻与萝卜轮作为4682.2kg、商品率为1,成本最高的是大蒜与水稻轮作,每亩1768.4元,化肥使用强度最高的是水稻与烟草213.1kg,其产值也最高,超过1万元。(2)丘陵区9个水旱轮作模式,产值最高、纯收益最好、产投比最优的是草莓与水稻轮作,其纯收益高达309120元/hm2,但是化肥农药使用严重,两者每公顷花费分别高达3666和9208元;产值最低的是油菜-水稻轮作模式,每公顷年产值29833元。(3)油菜-水稻轮作模式和小麦-水稻轮作模式在平原区比丘陵区综合效益好,而马铃薯-水稻模式在丘陵区的综合效益比平原区好。平原区免耕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分别有利于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模式效益的提高,丘陵区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水旱轮作 模式 综合评价 效益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6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水旱轮作对农田生态系统作用11-12
  • 1.2.2 目前对水旱轮作综合评价的研究概况12-13
  • 1.3 本研究切入点13-14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16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2 数据的获取与研究方法16-23
  • 2.1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16
  • 2.1.1 数据的收集16
  • 2.1.2 数据的整理16
  • 2.2 数据的处理16-19
  • 2.2.1 数据的折算17-19
  • 2.2.2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19
  • 2.3 综合评价方法19-23
  • 2.3.1 评价指标的选取20-22
  • 2.3.2 变异系数法及其在综合评价的运用22-23
  • 3 结果与分析23-60
  • 3.1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效益评价与分析24-37
  • 3.1.1 平原区水稻种植季的效益评价与分析24-28
  • 3.1.2 平原区旱季的效益评价与分析28-33
  • 3.1.3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周年综合效益与评价33-36
  • 3.1.4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36-37
  • 3.2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37-51
  • 3.2.1 丘陵区水旱轮作水稻种植季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37-41
  • 3.2.2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旱季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41-45
  • 3.2.3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周年综合效益的评价与分析45-49
  • 3.2.4 丘陵区水早轮作模式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49-51
  • 3.3 同种模式在不同区域间的效益分析51-58
  • 3.3.1 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51-53
  • 3.3.2 油菜-水稻水早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53-55
  • 3.3.3 小麦-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55-58
  • 3.4 四川水旱轮作模式推广现状与面临的问题58-59
  • 3.5 四川水旱轮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总结及推广建议59-60
  • 4 结论与讨论60-62
  • 4.1 水稻与水果、蔬菜及经济作物轮作农业综合效益高60
  • 4.2 高产高效轮作模式因注重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协调发展60-61
  • 4.3 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61
  • 4.4 进一步加大农业资金和服务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61
  • 4.5 建立一套客观实用评价方法解决评价难的问题61-62
  • 5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培韬;水旱轮作的农业生态效应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1986年01期

2 叶培韬;对水旱轮作农业生态效应的探讨[J];生态学杂志;1988年02期

3 Kwon,,T.R,陈德刚;不同水旱轮作系统的产量和收益比较[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4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旱轮作课题组;辽河下游沿海稻区水旱轮作的研究(1)[J];垦殖与稻作;1998年02期

5 张邦定;菜──菜──稻 水旱轮作套种栽培[J];四川农业科技;2000年08期

6 建农;;水旱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新项目通过验收[J];农业装备技术;2010年04期

7 ;日本水旱轮作研究简况[J];广西农业科学;1964年03期

8 沈鸣鼎;水旱轮作试验示范初步总结[J];湖北农业科学;1979年03期

9 ;浅谈水旱轮作[J];棉花;1980年03期

10 李德芳;水旱轮作 养地增产[J];新农业;198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旱轮作研究小组[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建凤;;稻-毛豆水旱轮作高产栽培技术[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孙金福;李胜;杜磊;石建福;;沟埋还田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邢定生;农民自发水旱轮作给我们什么启示[N];玉溪日报;2012年

2 本报通讯员 郑兴法;杜桥镇探索稻菜水旱轮作种植新模式[N];台州日报;2012年

3 东台市农科所 周传珠 林红梅 周小燕;早春大栅豇豆与荸荠水旱轮作[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4 记者 周澜源;中欧试验田“飞出”女状元[N];苏州日报;2011年

5 扬中市蔬菜技术指导站 陆阳平 王华;大棚浅水菱、秧草水旱轮作[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4年

6 余宏章;良种不可没有良田[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7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张瑛 李爱民 惠飞虎 周如美 祁建波 张永泰;青花菜与慈姑或荸荠水旱轮作(下)[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8 徐莲;莲藕腐败病 还需从根治[N];云南日报;2003年

9 詹存钰 孔有利 吴爱民;水旱轮作——设施大棚连作障碍的克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10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 张乐彬;安徽低浓度磷肥占磷肥总量60%[N];农资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陶;汞在水旱轮作系统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07年

2 石孝均;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范明生;水旱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亮;水旱轮作对设施连作番茄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陈洪俊;稻田水旱轮作系统生产力、生态环境效应及可持续性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黄杰;水旱轮作体系下水—旱转换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程;水旱轮作条件下水旱转换过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郑雁宾;江苏省农药生产与应用及水旱轮作区农户农药使用现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卓福昌;四川省主要稻作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与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仲建锋;水旱轮作模式效益分析与推广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8 周增辉;设施园艺盐渍化土壤性质及水旱轮作效果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9 张娜;两种水栽方式及其水旱轮作对设施土壤性质影响的差异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10 芦玉超;大棚水旱轮作对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3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973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