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俄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0-12-28 00:55
本文将社交称谓进行汉俄对比,并将社交称谓分为姓名称谓、职务称谓、通称和零称谓,从两种语言最朴素的角度对社交称谓语进行描写和分析。也由此得出结论:社交称谓语深受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与时代、环境等因素有关。
【文章来源】: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年06期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汉俄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1.1 姓名称谓
1.2 职务称谓
1.2.1 职衔称谓
1.2.2 职业称谓
1.3 零称谓
1.3.1 日常生活礼貌用语
1.3.2 不定指称谓语
1.3.3 用肢体语言来代替称谓语
2 汉俄社交称谓语形成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零称谓”现象探微[J]. 许月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07)
[2]俄汉称谓语之差异及使用规则[J]. 刘春景.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3]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 崔希亮.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02)
硕士论文
[1]试论汉语称谓语的文化内涵[D]. 刘薇.云南师范大学 2006
[2]英俄汉称谓语对比研究[D]. 李春蓉.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2828
【文章来源】: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年06期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汉俄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1.1 姓名称谓
1.2 职务称谓
1.2.1 职衔称谓
1.2.2 职业称谓
1.3 零称谓
1.3.1 日常生活礼貌用语
1.3.2 不定指称谓语
1.3.3 用肢体语言来代替称谓语
2 汉俄社交称谓语形成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零称谓”现象探微[J]. 许月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07)
[2]俄汉称谓语之差异及使用规则[J]. 刘春景.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3]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 崔希亮.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02)
硕士论文
[1]试论汉语称谓语的文化内涵[D]. 刘薇.云南师范大学 2006
[2]英俄汉称谓语对比研究[D]. 李春蓉.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2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94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