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世纪初俄国汉学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10 11:05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材料是弗拉基米尔·格利高里耶维奇·达齐申教授的历史著作——《18-20世纪初俄国汉学史》第一、二章。笔者分析文本中的用词和句子特点,结合前人在被动句及形动词短语领域的研究成果,选取翻译材料中的例句重点研究被动句及形动词短语的翻译,分析和说明翻译策略。同时,结合自身体会,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总结了俄译汉实践经验,旨在为翻译此类俄文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和方法指导,以期推动学界内对此类俄文材料方面的翻译实践。因此,本研究报告对此类俄文材料方面的翻译实践或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分为四节,分别介绍了译前准备,使用工具,时间计划和译中整理。第二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总结了被动句的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第二节总结了形动词短语的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第三章分为三节,分别为翻译心得,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翻译过程描述
1.1 译前准备
1.1.1 译前材料分析
1.1.2 译前查阅的书籍
1.2 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
1.3 翻译时间计划
1.4 译中整理
1.4.1 制定术语表
1.4.2 翻译难点总结
第二章 文本案例分析
2.1 文本中被动句的翻译
2.1.1 译为被动句
2.1.2 译为主动句
2.1.3 译为无主句
2.2 文本中形动词短语的翻译
2.2.1 译为定语
2.2.2 译为分句
2.2.3 省略或用“()”注释
第三章 翻译实践总结
3.1 翻译心得
3.2 翻译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3.3 尚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译文
附录二 被动句
附录三 形动词短语
附录四 术语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伯利亚地区的汉学[J]. В.Г.达齐申,袁丽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俄国早期汉学及其成就[J]. В.Г.达齐申,侯艾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3]18世纪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及其生活[J]. В.Г. 达齐申,郝葵. 俄罗斯学刊. 2014(02)
[4]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医生考略[J]. 郭文深. 世界宗教文化. 2012(06)
[5]浅析科技俄语语体中动名词组的特点[J]. 崔升阳. 网络财富. 2010(13)
[6]浅谈俄语被动结构的翻译[J]. 荣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5)
[7]从“形态标记”谈俄汉语被动句[J]. 魏敏. 科技资讯. 2007(12)
[8]19世纪俄国东正教来华传教使团的汉学研究及其特点[J]. 陈治国,袁新华. 俄罗斯研究. 2006(04)
[9]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与清代中俄图书交流[J]. 肖玉秋. 清史研究. 2006(01)
[10]清季俄国来华留学生与俄国汉学[J]. 徐万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2968594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翻译过程描述
1.1 译前准备
1.1.1 译前材料分析
1.1.2 译前查阅的书籍
1.2 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
1.3 翻译时间计划
1.4 译中整理
1.4.1 制定术语表
1.4.2 翻译难点总结
第二章 文本案例分析
2.1 文本中被动句的翻译
2.1.1 译为被动句
2.1.2 译为主动句
2.1.3 译为无主句
2.2 文本中形动词短语的翻译
2.2.1 译为定语
2.2.2 译为分句
2.2.3 省略或用“()”注释
第三章 翻译实践总结
3.1 翻译心得
3.2 翻译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3.3 尚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译文
附录二 被动句
附录三 形动词短语
附录四 术语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伯利亚地区的汉学[J]. В.Г.达齐申,袁丽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俄国早期汉学及其成就[J]. В.Г.达齐申,侯艾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3]18世纪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及其生活[J]. В.Г. 达齐申,郝葵. 俄罗斯学刊. 2014(02)
[4]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医生考略[J]. 郭文深. 世界宗教文化. 2012(06)
[5]浅析科技俄语语体中动名词组的特点[J]. 崔升阳. 网络财富. 2010(13)
[6]浅谈俄语被动结构的翻译[J]. 荣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5)
[7]从“形态标记”谈俄汉语被动句[J]. 魏敏. 科技资讯. 2007(12)
[8]19世纪俄国东正教来华传教使团的汉学研究及其特点[J]. 陈治国,袁新华. 俄罗斯研究. 2006(04)
[9]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与清代中俄图书交流[J]. 肖玉秋. 清史研究. 2006(01)
[10]清季俄国来华留学生与俄国汉学[J]. 徐万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2968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96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