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日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进入汉语的实证性调查

发布时间:2017-10-29 09:22

  本文关键词:关于日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进入汉语的实证性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 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 郭沫若的用语 日语的影响 借用与定型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日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19世纪末起,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日文书籍相继被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也被传播到了中国。迄今为止,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方面,而从词汇学的视角对近代汉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的形成历史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论文将着眼点放在汉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的形成过程上,考察日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对近代汉语的影响。 本论文以郭沫若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1924)(以下简称:郭译(1924))为主要语料,来探讨近代汉语对日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的借用与吸收。以郭译(1924)为主要语料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该书的问世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正是该书将包括译者郭沫若在内的众多爱国青年引向了社会革命之路。郭译(1924)是近代日本著名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著《社会粗徽と社会革命に暍寸る若干の考察》(1922)的汉译本(以下简称:河上著(1922))。郭译(1924)中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均译自河上著(1922)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因此,本论文首先从词形(中日同形词、异形词)上对郭译(1924)中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与原著河上著(1922)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进行了比对,在此基础上将郭译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与同时期中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用语进行了比较,考察了上个世纪20年代汉语对日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的借用情况,以及在翻译、吸收日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方面郭沫若的贡献。 在本论文中,将郭译(1924)中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分为与原著同词形的用语和不同词形的用语两类。通过将郭译(1924)用语与同时期中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所用的用语进行比对发现,从“河上著用语等同于郭译用语”的视角看,很多与河上著同形的用语在同时期中国出版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也频繁地使用。相反,从“河上著用语不等同于郭译用语”的视角看,很多与河上著不同形的用语在同时期中国出版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很难找到用例。 此外,本论文还从词形的角度对郭译用语与现代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进行了对比,将郭译中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分为与现代用语同词形的用语和与现代用语不同词形的用语,发现总体上与现代用语同词形的用语占大多数。基于郭译用语与河上著用语对应关系的考察,发现与现代汉语同词形的郭译用语,大多数与河上著用语也是同词形,即使是与现代用语不同词形的郭译用语,与河上著用语为同一形词的也占大多数。 通过上述考察得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的翻译过程中,郭氏是以同时期中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中通用的用语为基准,同时还积极地吸收了河上著的用语。另外,还可以窥见到在20世纪早期以郭译(1924)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中,因受日语的影响,使用了大量与现代汉语词形相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由此可知,郭沫若通过对河上肇的用语的翻译,大力地促进了汉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的多样化,同时促进了日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在近代汉语中的定型。
【关键词】:近代中日词汇交流 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语 郭沫若的用语 日语的影响 借用与定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
【目录】:


  • 本文编号:1112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12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