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疑问句的中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18:46
本文关键词: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疑问句的中日对比研究
【摘要】: 人们通过日常会话,进行着言语行为。进行言语行为的一般方法,是使用与某种言语行为相对应的句法形式。例如,进行陈述行为时使用陈述句,进行询问行为时使用疑问句,表达感受时多用感叹句。但是实际上,某一种言语行为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才能得到实施,相反,一种句式也并不总是用于行使某一种功能。这就是间接言语行为研究的范畴。 关于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多关注于暧昧表现和婉曲表现,本文试图从句式的角度出发,对中日两国疑问句进行对比研究。 所谓疑问句一般指说话人向听者发出某种疑问,并从听者获得某种信息的句子。但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疑问句常常不单单只是发出疑问,还经常作为间接的言语行为表达陈述、请求、劝诱、表述等发话意图。并且,中日两国的疑问句都具有这个特征,即利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非疑问的发话功能。 因此,本文以汉日语中的这些不表达“疑问”的疑问句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首先将这些疑问句按照言语行为进行分类,然后对它们的表现形式和话语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对象和动机,分析先行研究及其问题点,并对本论文的基本立场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 第二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即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并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的发话功能,将汉日语中不表达“疑问”的疑问句分为“判断型”、“请求型”、“劝诱型”和“表出型”等四种功能的疑问句。之后对两国语言中的这四类疑问句的表达方式及话语功能分别进行对比研究。 第三章总结全文并阐述今后的课题。 总之,作为语用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严密的传统语言理论不同,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根据语言情境的变化,发话的意图也多种多样。本文就是站在这种语用论的立场上,试图对汉日语中疑问句的言外之意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明天;疑问句的非疑问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2 任晨霞;间接言语行为与日语疑问句的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陶炼;;“是不是”问句说略[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4 徐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1145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4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