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语调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2:06

  本文关键词: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语调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歧义句 语调 音高 停顿 时长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考察日语歧义句语调后发现,日语母语者以韵律边界后语调短语的基频曲拱高低变化方式消除歧义,汉语母语者利用无声波间断的长短消解歧义;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生成日语歧义句语调时,同样利用无声波间断的长短消解歧义,究其原因是错误类推导致的母语负迁移所致。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1042001000001)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子课题《汉日语篇功能对比研究》项目(编号:GDUFS211-1-062)资助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引言第二语言的语调习得非常重要,而在各类语调中,歧义句语调较难习得,因为歧义句语调不但能显示发话者的口语是否地道,而且是能否消除歧义、准确表达的关键。第二语言语调生成的许多研究显示,第一语言的迁移或干扰是一个重要因素(Mennen2006)。本文利用实验手段研究中国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中间断和语句韵律短语[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的韵律结构和基频(F_0)高低线构建[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3 吴为善;节奏停顿与语义理解[J];汉语学习;1990年06期

4 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5 杨诎人;;日语学习者的否定句语调实验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6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年06期

7 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杨玉芳;句法边界的韵律学表现[J];声学学报;1997年05期

9 王安红,陈明,吕士楠;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音高下倾现象研究[J];声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丹,郑波,杨玉芳;韵律特征对句法结构歧义解歧作用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钱莉娜;刘欣;;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与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素娟;;英语学习中口语焦虑原因与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惠艳丽;;新形势下再议“哑巴英语”——由英语教师转岗培训引发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王玲玲;基于网络的普通话辅助教学系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程利英;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蒋苏琴;;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凡;;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4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7 瞿舸;丁蕙;;从补缺假说看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8 徐海;;双宾构式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呈现效果的实证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曹剑芬;;汉语语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尹巧云;王玲;王蓓;刘岩;;德昂语中焦点和疑问语气在语调上的共同编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继东;中国EFL学习者中介语交际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许旭;韵律对并列结构歧义的消解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洁静;情感因素对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艳微;利用合作学习促进大学英语学习的情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中间断和语句韵律短语[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的韵律结构和基频(F_0)高低线构建[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3 肖国萍;近二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3期

4 沈炯;汉语语调构造和语调类型[J];方言;1994年03期

5 王光和;汉语感叹句形式特点浅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柳广民;歧义类型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7 陈虎;;基于语音库的汉语感叹句与感叹语调研究[J];汉语学习;2007年05期

8 亢世勇;试析“写你的”——兼论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结合[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邱忠;日语学习者的WH-疑问句语调特征及其原因[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2期

10 侯咏梅;;歧义结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J];绥化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诎人;;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语调范畴感知实验研究[J];外语研究;2010年02期

2 杨诎人;;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4期

3 安玉青;史宝辉;;语音手段对辖域歧义句的歧义分化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 胡朝霞;;英语歧义的修辞效果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王晓梅;;《声调和语调音系学》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6 孙运筹;美国英语语调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7 张虹;;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与词汇因素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7期

8 王传礼;日语中句子歧义的探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2期

9 陈文芷;;汉日疑问句语调对比[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2期

10 雷良启;《教师法》中的一个歧义句[J];咬文嚼字;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英汉超音段歧义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庆国;;语调在俄语教学中的地位[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夏可君;;暗冷而优雅的语调:阿毛诗歌的姿态[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洁敏;朱磊;;感情语调的超常韵律和反常韵律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江海燕;;关于普通话字调和语调关系的再认识[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陈明;吕士楠;;汉语自然语流中的音高变化[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7 周璇;;THE INTONATION PATTERNS IN HONG KONG CANTONESE[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权英实;;普通话句子重音的语调体现[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安红;陈明;肖娜;郭丽芬;吕士楠;;普通话语调短语中的音高下倾[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尹永波;;俄语语调研究综述[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邰举;韩开发出可使语调变柔的电话[N];科技日报;2002年

2 研究员 范箭鸣;如何理解“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N];解放军报;2002年

3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理论上不能停顿[N];解放军报;2002年

4 应时投资 严谨;加息在即?日央行语调转强[N];证券时报;2007年

5 韩伟;与时俱进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N];解放军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阳光 特约记者 杨彬;投资:衰退还是停顿?[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本报驻日本记者 管克江;日本经济复苏停顿 政府急觅对策[N];人民日报;2001年

8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美国防长对华语调“软化”的背景分析[N];华夏时报;2006年

9 王建玲;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N];山西日报;2002年

10 武汉大学教授 顾海良;理论上不能停顿[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齐欣;品特戏剧中的悲剧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朱麟;中国人说英语的节奏模式及在教学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贾媛;普通话焦点的语音实现及音系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7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豫;英汉语调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丛莉;汉语普通话口语语调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婷;汉语歧义句理解的脑电信号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4 黄丽娜;中国英语学习者陈述疑问句的语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阮吕娜;汉语疑问句语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洪爱英;功能主义视角下的英汉语调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柳芭(Sinitsyna Liubov);电视新闻主播言语语音修辞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拥琼;非本族语者的中介语语调系统[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茸;汉语和维吾尔语陈述语调与疑问语调的对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曹燕萍;基于ERPs的结构性歧义句的心理加工机制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4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4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