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的文化语用研究——论日语“依赖”表达形式
本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的文化语用研究——论日语“依赖”表达形式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 日语“依赖”表达形式 会话结构 文化因素
【摘要】:日语的“依赖”表达形式虽然有学者提到过, 但是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对日语“依赖”表达的定义及恰当条件、表达形式、会话结构等进行探讨,,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在“依赖”表达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将会有利于推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分类号】:H363-0
【正文快照】: 1.引言语用学研究者认为,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并不是语言的句子或其他的表达手段,而是完成特定情景中的某种言语行为,即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作功能单位的话语,对于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运用是语用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一句话或一个语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刚;贾琦;;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会话分析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4期
2 徐洪征;;俄语对话中的反馈语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3 金超琦;;从语用学视角分析广告英语[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4 张惠宁;;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习得研究述评[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5 魏清光;丁卫国;;面向理工科研究生的“语义—语用”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外语界;2011年03期
6 李怀奎;;修订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语用学解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赵燕;许萍;苏文倩;;高职高专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以请求语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8 刘艳;;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9 郭红霞;;试论叙述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10 车英茹;;英语口语交际技巧浅谈[J];学周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友信;;“THANK YOU”用语的言语行为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赵永青;孙鑫;王琴;;“CCTV杯”英语演讲中提问前过渡语使用的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中子;;对习语喻义的认知语学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胡婷;;试论转喻思维在汉英语言形式中的异同[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许凤才;;句子、语句及超句统一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肖唐金;;英语条件式及其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燕萍;;语用信息与双语词典[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陈雅婷;;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等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吴艺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情态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钱琴;指涉理论与俄语中的指涉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顾晓乐;基于恭维行为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发展之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汤春艳;篇章类型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季小军;俄语一般疑问句的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巍葳;俄语祝愿言语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王丽梅;俄语疑问句的语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刘君红;中美电影中的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孙亚琳;从拒绝言语行为反观外语学习对学习者文化身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伟萍;礼貌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高文芳;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周岸勤;中国英语课堂言语行为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田立娟;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英文商业广告词中的隐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彭玲;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暖;不同习得环境下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7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8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