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显性衔接机制的汉日对比分析——以《孔乙己》为例
本文关键词:语篇显性衔接机制的汉日对比分析——以《孔乙己》为例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日对比研究可谓成果颇丰,但多集中在语音、词汇或某一特定语法现象领域。文章从系统功能语法和"视点固定原则"角度,对《孔乙己》的汉日语料进行了个案对比,分析并探讨了显性衔接机制在汉日语篇中映现的特点,指出日语语篇更多使用指示词和接续语这样的显性衔接机制,语篇更具主观性;而汉语语篇则较多使用人称代词,属高语境语篇;通过观察"视点固定原则"在语篇中的显现,提出句子层面的研究成果"视点固定原则"在语篇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6;H15
【正文快照】: 随着篇章语言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兴起,语言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句子为最大研究对象的樊笼,,把语篇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单位。Beaugrandge和Dressler提出语篇作为意义概念的“交际单位”应具备语篇性的七个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侯家旭;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叶荭;试论培养大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实际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余丽君;语篇——英汉翻译的基本单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刘丽华;;把字句中的向字短语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6 罗思明,李建军;词语搭配浅论[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赵宏伟;;英汉人称指示语先用现象对比及其翻译[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唐静;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邓芳;英语语篇的连接手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彭宣维;时态选择的系统性及其所体现的时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蒋联江;;基于RST的英语四级作文连贯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孙雁雁;;怎样通过朗读提高中级阶段留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马红妹;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伟;文体分析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汪望珠;语篇分析理论在语言测试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崔玉芹;论语篇连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5 张海华;论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D];延边大学;2000年
6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7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唐建萍;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许朝阳;文体学与英语口语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长娟;科学语体篇章的分析与教学实践[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慕清;语篇分析:广袤的学术天地——第七届全国语篇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撷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周红云;;衔接在功能语篇分析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0期
3 吴伟;;从语篇分析角度浅谈语篇和语篇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彭亚情;;广告语篇的互文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李菲;;广告语篇中的体裁互文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孙聪;;论语篇分析在国内外的发展[J];考试周刊;2011年14期
7 张文清;朱宁;;语法隐喻的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范存英;庞峰;;主位推进理论与语篇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9 姜望琪;;Harris的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10 孙玉霞;郭葆华;;以主位推进模式分析语篇[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大学语文非得中文老师教?[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曙光;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重新语境化及其在书面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建平;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许宁云;汉语篇章零回指的解析与生成:一项基于语料的向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友香;系统功能视角的旅游语篇英汉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许秀云;功能语篇分析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治;话语“空环”的认知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祁文慧;语篇衔接标志与连贯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珊;中美国家领导人讲话语篇对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大方;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何振兴;商务谈判:语篇分析与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冯艳;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连贯作用[D];贵州大学;2008年
9 黄燕;语篇连贯的认知功能分析[D];西华大学;2010年
10 王唯书;公务语境下的电话语篇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23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2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