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日语声调的调域

发布时间:2017-12-24 08:44

  本文关键词:关于日语声调的调域 出处:《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语声调 调域 调值


【摘要】:日语声调有低中高3个调值。参照汉语5度标记方法,似可将日语声调的调域视为3度(1度"低",2度"中",3度"高"),用以表示日语声调的调域以及理解和掌握其调值的参照基准。这样还可以将日语声调类型即平板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分别表述为:12n、12n(后有助词等时为13n)、13n2n、32n;3度里的"中"是一个音高的基准,有了它才得以确定"低"、"高"的具体位置。这3个调值构成了日语声调体系。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语系;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前言对于日本共通语声调(アクセント,以下简称日语声调)的调域,通常情况下,都是以高低两个调值来加以解释的。关于调域迄今仍未见到既清楚又易懂的的表述。比如汉语声调,有5度标记法,各声调的调值(toneme)有55、35、214、51的标记方式,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掌握。相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忠魁;;日语重音[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金美;;汉日语音系统的特点比较[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赫钟祥;汉语、英语、日语音节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李欣橙;;日本姙のアクセン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1期

4 刘慧;;日语语音概述及汉、日语发音对比[J];北方经贸;2009年12期

5 李红艳;;三语习得中日语语调习得的迁移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吴秀华;;浅析日语初学者混淆不送气音与浊音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广西教育;2012年19期

7 严培新;;日语元音和汉语元音之对比[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宋欣;;从音声现象看日语的语法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9 严培新;;日语和汉语的鼻音发音特点对比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郭雅琴;蒋新桃;;多语言背景下日语语音教学问题解析研究——以惠州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樱格;汉语辅音[z]、[c]、[s]、[zh]、[ch]、[sh]与日语汉字音读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瑞;中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声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鲍德裕;对于中国学习者中常见的日语重音的错误倾向及其原因的考察[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韩钰;中高级水平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韵律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娱;针对湖南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春燕;;越南留学生汉越声调比较[J];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王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也从上声谈起[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3 平山久雄;;汉语声调起源窥探[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4 唐盛发;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乐虹;;零陵话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浅探[J];科技资讯;2007年07期

6 胡伟;;常德方言轻音音节的声学特征[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李静;;河南方言声调辨析——以河南省平顶山方言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永新;;方言接触中的调值问题——以湘南双方言为例[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9 雷恩海,方环海;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声调系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徐瑾,单立勋;黑龙江省普通话测试中声调缺陷的定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萍;石锋;;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石林;王萍;陈曦丹;张洪明;石锋;;“洋腔洋调”初探——美国学生汉语语调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晓江;;属七和弦中三全音的价值及律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地里木拉提·吐尔逊;古丽娜尔·艾力;热娜古丽·达古提;艾斯卡尔·艾木都拉;;维吾尔语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5 地里木拉提·吐尔逊;古丽娜尔·艾力;热娜古丽·达古提;艾斯卡尔·艾木都拉;;维吾尔语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6 贾媛;熊子瑜;李爱军;;甘孜藏汉中介语声调系统研究[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艺;;香港粤语声调的分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魏伟;曹文;;太仆寺旗方言声调调值及入声和去声的语音演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胡伟;;遵义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声学实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士楠;周同春;初敏;陆亚民;;汉语合成系统中音高音长规则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钟瑞;普通话的审美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许高峰;工程合同类型[N];国际商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朱艳冰;说普通话 做现代人[N];河北日报;2001年

4 杨昌业;双语言教学中的语音教学法[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王磊;普通话水平测试须注重理据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日报记者 姚颖盈;“扶南老师”难倒学生[N];柳州日报;2008年

7 高振忠;普通话学习中的 高原期成因及对策[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8 刘强;彩色印刷设计应用知识[N];中国包装报;2009年

9 陈永胜;浅谈朔城区的人称代词“Sl”[N];朔州日报;2009年

10 康丽丽;ABB式形容词初探[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文秀;云南藏族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曾婷;汉语湘乡方言阻塞音清浊与调域的关系之优选论解释[D];湖南大学;2005年

3 胡小英;美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园;从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谈对日学生声调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翠珠;越南语语调对学习汉语语调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静;汉语喜悦情绪语调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石少伟;《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单字调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静;衡阳和湘潭市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珍;娄底和邵阳市区方言的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祥愉;广西北海市区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7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27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