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使”字句在日语表达中的处理方式——主语为‘非情物’场合
本文关键词:论“使”字句在日语表达中的处理方式——主语为‘非情物’场合 出处:《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使”字句 表达方式 译文 处理方式 表现形式 因果关系句 日语学习 心理状态 使役态 主语
【摘要】:正 汉语中用于表达“使令”意义的表现手法是通过使令动词或具有“使令”意义的介词来完成的。它可供表达“使令”意义的动词繁多,有些词已为我们熟知,如,“使、叫、让、令、要、请、劝、催、命令、号召、禁止”等。相比较而言,日语在这方面的表现形式显得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汉语中用于表达“使令”意义的表现手法是通过使令动词或具有“使令”意义的介词来完成的。它可供表达“使令”意义的动词繁多,有些词已为我们熟知,如,“使、叫、让、令、要、请、劝、催、命令、号召、禁止”等。相比较而言,日语在这方面的表现形式显得有些匮乏,在通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荣福;汉朝翻译技巧浅谈(1)[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2 金荣福;汉朝翻译技巧浅谈(6)[J];汉语学习;1980年06期
3 戴钢;谈《项链》译文[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4 陈国华;《越界飞行》中译本翻译上的一些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5 张咏白;报刊小品文翻译的几个问题[J];外语学刊;1980年01期
6 张崇鼎;溶化—读译诗随笔[J];外语学刊;1980年02期
7 陈中绳;翻译而译反[J];外语学刊;1980年03期
8 程垂成 ,张俊文 ,王占福;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哈九增;《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译文中一个长句的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10 赵卫国;英译汉技巧实例(续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洧;林佑金;王章俊;;HL电厂冷却水工程及其热污染的数值模拟和物模研究(译文)[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吴桂华;;探翻译中的“神似”——析草婴的译作[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殷龙;;译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矛盾[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宋立亚;;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雪梅;;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张镇环;;关于科技汉语翻译课的教学方法以及教材选择的几点考虑[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神田信夫;陈晖;;从《满文老档》到《旧满洲档》[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8 小仓进平;金田一京助;服部四郎;杨玉辉;;《满文老档译稿》序[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9 今西春秋;杨玉辉;;《满和对照〈满文老档〉》(太祖朝)前言[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李燕光;;《重译满文老档》前言[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格拉斯新作《我的世纪》出版[N];光明日报;2000年
2 江弱水;闲坐西窗看小书[N];光明日报;2000年
3 施华权;“芝加哥歹徒”的“进化”[N];科学时报;2000年
4 李景端;莎剧中译本的推陈出新[N];人民日报;2000年
5 刘心武;伦敦弘“红”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田望生;严复、林纾与桐城派[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刘昶;名著市场强庄启动 赢家通吃硝烟初起[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孟保青;意在出新的《新莎士比亚全集》[N];文汇报;2000年
9 记者 邢晓芳;3位诺贝尔奖得主作品出版[N];文汇报;2000年
10 周克希;《追忆似水年华》译余[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刚;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彩梅;[D];西北大学;2000年
2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3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4 张永华;对翻译批评的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艳;关于古诗英译的等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温惠娟;傅东华的翻译[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7 黄鹏丽;从《论语》译文看对译法在古文今译中的地位[D];广西大学;2002年
8 刘艳;从语域的角度看翻译的对等[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9 卢志宏;[D];安徽大学;2002年
10 张黎琴;[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28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2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