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9 17:31

  本文关键词: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 出处:《语文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语借词 汉语 新词语 渗透 影响


【摘要】:日语借词主要是指那些原本是汉字词汇,后来经过传教士的作用传播到西方国家,在与西方新思想的结合交汇中流传到日本,由日本人首先形成的词汇,并且在现当代汉语当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在古代,汉语词汇通过某些途径进入到日本甚至更多的国家,对当地的文字和文化都产生了影响,在响应语言需求的现实下,由语言学家去创作大量的外借词语,现有的日语借词根据自身具有的特点可分为三种。在近代,日本翻译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时经常借助日语借词,也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英语语言。日语借词在现代还有大量返回中国的现象,增加了中国汉语的语言量,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表现力,对汉语的语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对于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出现在我们平时生活的日语借词,笔者有必要在文中做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安欧亚学院;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步入世界市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流越来越密切,但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显得越发激烈,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加普及到文化。自古以来,中国就与西方其他国家之间有着长久的联系,其中汉语和日语词汇的交流和借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古代日语中就有着大量借鉴汉语词汇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尹松;;从教师听觉评价和语音分析软件看跟读法训练对改善日语韵律错误的效果[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年04期

2 陈风;;汉日语中“场所”和“空间”的认知差异——以“空间词”的使用和不使用为例[J];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2015年02期

3 张玉芳;;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现象[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陈双;;日源借词对汉语及其背后汉文化的渗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西萍;;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J];语文建设;2016年12期

2 赵英来;;试论汉语中日源借词的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年03期

3 苏跃;;在高职日语视听教学中提高交际能力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年12期

4 祝佳芹;蒋丹丹;吴畅;葛奕红;林金土;王萍萍;;当今汉语中的日源流行词的分类及其特性考察[J];青年文学家;2013年08期

5 张超一;;试析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傅传凤;;从日源外来词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J];语文学刊;2007年17期

2 熊文华;宋小梅;;源于日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曹炜;再论现代汉语外来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周刚,吴悦;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J];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浩 ,郑婕;汉语与汉民族的思维——汉语文化研究之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2 李光华;汉语走向世界的展望[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6期

3 林汉文;汉语的魅力[J];海内与海外;2000年10期

4 张会静;论汉译英中汉语文化因素的正确理解与表达[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刘高辉;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郑春燕;汉语的“神”“鬼”文化积淀[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科学思想与汉语文化的结晶[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1期

8 曹春梅;;论古代西域汉语文化[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9 宋晓霞;;论汉语的经济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刘文瑞;;汉语文化漫议[J];华夏文化;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陆刚;;汉语连珠四字结构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司继涛;;穿越文化,透视中英方位观之差异[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洋;;汉语谐音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蒋立珠;蒋立真;;从翻译“哈特”还是“黑特”想到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迪南;为恢复汉语的优雅而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周年洋;恢复汉语的自豪感[N];财经时报;2007年

5 惠铭生;从汉语成为“看客”想到希拉克的愤然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为汉语张开文化之翼[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华;以平等理念推动汉语的现代转型[N];北京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9 五柳客;汉语还有多少美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朱竞;汉语的魅力[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海燕;商务汉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先蓬;汉语的熵及其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8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9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黎洪;汉语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安琪;马来西亚彭亨大学汉语班成绩测试的评价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芳蕾;泰国私立小学三年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阳;布隆迪大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张文达;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低年段汉语记叙文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5 李雪;韩国全罗南道务安地区CPIK(在韩汉语项目)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6 杨峻;金边地区汉语教学情况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侬玮;汉语作为外语听说自主学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巩凤梅;从《实用汉语课本》与《实用汉语教科书》看国别化汉语教材编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丁正蕾;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覃秀萍;泰北中学生汉语夏令营情况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1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51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