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弊与突围:“日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名与实
本文关键词: 日语语言文学 危机 学科史 日本学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语语言文学"已成为一个失效的学科命名,其学科限定不仅与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和语言生活的现实情况相悖,也与日本的语言文学在中国的阅读、教育、接受的历史与现状,与学科内部从业者的研究方向,与全球国别研究、区域研究的整体学术走向等都已严重脱节,甚至与全球教育、学术发展的大势相背驰。学科的"名"与"实"已严重错位,乖离。我们应打破现有的学科框架,破除"部落文化"带来的隔绝和封闭,以更具涵盖力的"日本学""、东亚学"等名之,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以更为包容、开放的心态淡化"领地"划界意识,增进学科交叉、融通,从而保持"日本学"内部必要的张力和生长性。
[Abstract]:"Japa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has become a invalid subject name. Its discipline limitation is not only contrary to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order and the reality of language life, but also with the reading and education of Japa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cceptanc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practitioners within the discipline, the global country study, the overall academic trend of the regional research, etc., have all been seriously disconnected with the global education. The general trend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s opposite. The "name" and "reality" of the discipline have been seriously misplaced, so we should break the existing disciplinary framework and break the isolation and closure brought about by "tribal culture". In the name of "Japanese study" and "East Asian Studies", which are more comprehensive, this requires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o desalin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territorial demarcation" with a more inclusive and open mind, and to promo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gration of subject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necessary internal tension and growth of Japanese Studi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14ZDB083)之子课题“中国‘东方学’中的日本及东亚研究”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907年,欧文·白璧德(1865—1933)曾敏锐地指CSSCI来源期刊做了详尽的统计后发现,日本语言学出,“赫伯特·斯宾塞曾在《论教育》中带着真正的预和日本文学类论文呈下降态势。[2]由此可见,在所谓言精神宣告科学将日渐战胜艺术与文学。……确学术导向的“象牙塔式教育”和就业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淑珍;日语中寒暄语的使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郭雅琴,张彩红;谈寒暄语在日语语言行为中的制约[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3 李素杰;;日语同形词举例[J];日语知识;2005年12期
4 舒敏;王秋华;;崇尚“沉默”的日语语言文化[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5 彭广陆;;2007年日语语言学研究现状与动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1期
6 赵永霞;;日语的新动向-有关“ら拔き言叶”的分歧[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7 王美懿;;日语语言的经济价值[J];网络财富;2010年12期
8 宋馨华;王文贤;;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研究[J];科技视界;2012年03期
9 宋馨华;王文贤;;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10 梁蕊;;日语流行语与年轻人心理的探究[J];日语知识;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动作空间范畴移动语言形式的日语语言特点——和汉语“来、去”、“~来、~去”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魏丽春;;浅谈日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赵平;;关于日语语言学教育——结合音像资料的教学尝试[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侯雪;;试论日语亲属称呼语的文化学内涵——以日语会话文的实例分析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镜玉;日语动词的时体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源;北京现代发动机厂工厂日语陪同翻译实践[D];河北大学;2015年
2 金晶;对日语中自然词汇的调查—兼谈日本人的自然观[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汪t,
本文编号:1466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46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