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韩「忠孝」道德の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2:06

  本文选题:日韩 切入点:忠孝 出处:《延边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36;I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作化;乃木希典:"武士道"的狂徒[J];环球军事;2005年02期

2 伍国;;武士道与侠客梦[J];书屋;2008年02期

3 郝祥满;;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J];世界民族;2006年03期

4 杨朔镔;;侠义之“义”与武士道之“义”比较[J];语文学刊;2008年23期

5 罗时光;武士道之军国主义化与日本禅——论日本禅对武士道之军国主义化的影响[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高小岩;;浅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7 刘桂瑶;惊世骇俗的“丑学”——读坂口安吾《堕落论》札记[J];现代日本经济;1990年02期

8 苏桂;“忠”——武士道和日本精神的价值核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王咏梅;“抗争”悲剧意识的变异与“武士道”悲剧意识的形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梅杏根;;论日本武士道对儒学的异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星高;;从唐代将领李宓的“忠孝一门”说开来[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学成;;试论日本二战后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德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于兴汉;;试论傅金铨的道家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汤重南;;有史为证: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庞杂的精神糟粕[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肖万源;;黄兴的“人道”思想[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6 顾嘉禾;;感悟于人瑞的家风[A];江苏老龄科研文集[C];2003年

7 张大为;;茶经·茶道及其他[A];上海海峡两岸茶艺交流会文集[C];2004年

8 程方平;;张弧《素履子》中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蔡仁惠;Sergio Palleroni;张明隆;宋承翰;朱培蓉;;诱导式设计手法实例——台湾台北科技大学生态绿建筑与忠孝东路生态河流[A];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孟修祥;;论李白的游侠崇拜[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继愈;对忠孝传统应给予新评价[N];北京日报;2004年

2 任继愈;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规范的历史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本版撰稿 郑炳;从贫困村到钢铁城的跨越[N];农民日报;2005年

4 景萍;壶关慈善分会建立“忠孝基金”[N];长治日报;2007年

5 宋凯涛 姚远;血栓拴不住的“土专家”[N];盘锦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兴权;默默耕耘的“老黄牛”[N];辽源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海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绿色小康常平[N];长治日报;2006年

8 芦燕娟邋嘑李平 郑炳;陈忠孝荣膺全国扶贫“爱心大使”[N];山西日报;2007年

9 许春发 通讯员王文清 王华晶;“关键的是把活儿干地道了”[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特约记者王晓燕 张文宝 牛晨耕;壶关县47名寒门学子受助梦圆大学[N];长治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蔚;断裂与建构:净明道的历史与文学[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本桥京子;武家社会与日本养神之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温显贵;清史稿乐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全芬;南宋金元新道教孝道伦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平;唐代忠孝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海鹰;日本武士道与儒家思想[D];延边大学;2004年

3 李华龙;韩国花郎道与日本武士道比较[D];延边大学;2005年

4 张俊波;日本武士道的产生及其对儒学的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忠;论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曾琰;论日本武士道自杀文化心理[D];四川大学;2005年

7 侯苏光;再论《宫本武藏》的主题[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红岩;日本武士道与军国主义关系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本多雄治;清末民初日本武文化对中国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孙辉;二战时期日军自戕现象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3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663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