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感情词的对象语与格助词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31 18:42

  本文选题:对象语 切入点:格助词 出处:《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摘要】:正 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感觉及心理活动的感情词,其对象语的格助词有时用"ガ"表示,有时用"ヲ"表示,有时用"ニ"表示,有时两个都能用。那么,究竟怎样区别呢?语感上又有什么差异呢? 时枝文法指出:一切语言从其思想表达过程上可分为含有概念过程形式的词即词及不含概念过程形式的词即辞。词通常表达客体,而辞只能表达指向客体的言语主体的立场,如言语主体的感情、情绪、意志及欲望等。众所周知,日语为胶着语,辞具有
[Abstract]:Emotional words that express feelings, feelings, feelings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joy, anger, sadness, and so on. The object language's case aids are sometimes used as "Li", sometimes as "Li", sometimes as "Wu", and sometimes both can be use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in language sense? Time grammar points out that all languages can be divided into words with conceptual process form and words without conceptual process form. Words usually express object, while words can only express the position of speech subject pointing to object. For example, the feelings, emotions, will and desires of the speech subject. As is known to all, Japanese is a colloquial language.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铁坚;关于“こして”的含义和译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2 陈信德;;现代日语的句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0年01期

3 韩进旺;;关于接续助词“かち”与“ので”的区别[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0年02期

4 崔承一;浅谈汉语的谓宾关系在朝鲜语中的直接对应格式[J];汉语学习;1981年04期

5 李琼;关于日语格助词“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6 果晨;在表示场所时日语格助词“ニ”“テ”“ヲ”的意义和区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7 白继宗;日语的动词性复合格助词[J];外语学刊;1981年01期

8 黄豫武;日语中是否存在动词性复合格助词——与白继宗同志商榷[J];外语学刊;1981年04期

9 ;本刊1981年1—4期总目[J];外语学刊;1981年04期

10 奥津敬一郎,陈华炎;《‘ボクハ ウナギダ’の文法》简介(上)[J];现代外语;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步青;;英汉中介语的宏观图象——探讨本族语为英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所犯错误的部分根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山崎雅人;;论满文《诗经》新旧翻译之差异[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9年

3 李学智;;《清文启蒙·清文助语虚字篇》补缀札记[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4 陈玉忠;李保利;俞士汶;兰措吉;;基于格助词和接续特征的藏文自动分词方案[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SWCL2002日程安排(分)[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玉忠;李保利;俞士汶;;基于格关系和配价的藏语动词再分类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陈玉忠;俞士汶;;面向信息处理的藏语虚词的语法信息表述研究[A];Advances in Computation of Oriental Languages--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Processing of Oriental Languages[C];2003年

8 黄行;唐黎明;;被动句的跨语言类型对比[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姜柄圭;;学术领域语料的“V+N”搭配特点与汉韩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春花;;论赛尚阿纂《蒙文指要》[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1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691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