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渊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
本文选题:汉字 + 日语词汇 ; 参考:《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2期
【摘要】:正 日语的起源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约两千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历史。据记载,公元57年倭奴国王向中国(后汉)派遣使者并接受了官印。据《三国志·魏书》的倭人传说,公元239年至247年之间,倭国与魏及其派出机构所在地朝鲜的带方郡(现在的汉城、仁川)之间,使节往来多次。其时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诣倭京部、带方郡、诸韩国、及郡使倭国,皆临津搜露,传送文书,赐遗之物诣女王,不得差错。”并说倭国的使节从魏国带回了刻有“亲魏倭王”和“率善中郎将”等字样的金印、银印及“传送文书”,到了公元286年,
[Abstract]:The origin of Japanese Japan and China are neighboring countries with a history of about 2000 years of cultural exchanges and friendly exchanges. According to records, in 57 AD, the king sent messengers to China (later Han) and accepted the official seal. According to Japanese legend of "the Book of the Wei Dynasty of the three Kingdoms", between 239 and 247 AD, between Japan and Wei and the North Korean county of Huafang (now Seoul, Incheon), where the Wei and its field offices are located, diplomatic exchanges took place many times. At that time, the Queen of Malaysia and Taiwan said, "send me to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Beijing, take the county, all the South Korea, and the county of Japan, all come to Tianjin to search, send documents, legacy objects to the Queen, there is no mistake." It was also said that the Japanese envoys had brought back the gold, silver and "transmission documents" engraved with the words "Pro-Wei Wang" and "Chaoshanzhong Lang" from the Wei Dynasty to 286 AD.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学;浅谈日语汉字[J];外语学刊;1989年05期
2 吴旭东;日语的渊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2期
3 侯亚琼;日语中汉字使用的历史演变——以近世为中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葛一鹏;小议日语中的“汉字”[J];日语知识;1998年07期
5 余松涛;日语源渊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方爱乡;中日汉字词汇趣谈[J];日语知识;1999年05期
7 张汝军;;「l分にむろがめる」[J];日语知识;2008年08期
8 续三义;‘森’和‘霞’的意思——‘汉字’的陷阱[J];日语知识;1995年04期
9 潘钧;日语中“あて字”的定义和性质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4期
10 邸芳;;通过中日汉字比较探析日语汉字[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宋成华;;浅谈日语中常见同训异字词的区别[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耀青;日本汉字能力古城受检[N];西安日报;2008年
2 唐尧;“A”“G”之争[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唐景莉;体验文化 增进友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严峻嵘;今年日语口译考有何变化[N];人才市场报;2008年
5 冯维江;日语“英汉”之争昭示了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赵金波;发扬日语特色 打造国际品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记者 杨舒;BJT成职场日语新评判标准[N];国际商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陆一波;为世博,祖孙十年义务教日语[N];解放日报;2010年
9 实习生 王再元 记者 李林岩;首届日语演讲比赛举行[N];吉林日报;2004年
10 崔];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明姬;现代日语数量表达方式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金秀东;日语和韩国语的复合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沈书娟;日语复句相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陈林俊;现代日语情态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杨晓敏;日语复合动词的多义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荣;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变迁与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2 龚丽媛;汉字“处/所”在日语中的受容及变迁[D];吉林大学;2013年
3 才华多旦;藏日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闫志章;日语外来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著清;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添羽;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尹航;日本女性语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9 袁子凌;英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畅;中日文时体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87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88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