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情态表达中的语义变迁与交互主观化
本文选题:语气 + 交互主观性 ; 参考:《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以日语情态中的「~たい「」~てほしい「」~ましょう「」~ようだ」为例,结合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的语料,分析了它们的语义变迁,指出这些情态表达往往用于表达非原型意义,并且这些语义及语用上的变化都与语法化中的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相关,但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因此情态表达方式的语义变迁也是有条件的。
[Abstract]:This paper, taking the Japanese National National Languag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apanese National Language Research Institute, analyzes the semantic changes in the Japanese National National Languag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se expressions are often used to express the non archetypal meaning, and these semantic and linguistic expressions are often used. The changes in use are related to subjectivism and subjectivism in grammaticalization, but subjectivism and subjectivism are conditional, so the semantic change of modality expression is also conditional.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日语情态表达方式的语义扩展研究”课题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4G094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为光;;“所谓”的功能及主观化[J];当代修辞学;2011年05期
2 刘晓芬;;“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其功能扩展[J];文学教育(上);2012年03期
3 张罗平;;影像中的环境因素:客体的主观化[J];人像摄影;2011年05期
4 李龙海;论西方认识论的主观化倾向[J];学习与探索;2002年04期
5 刘峰;主观化、新颖化、形象化:手机颜色命名的特点[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6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7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2期
8 高顺全;;“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陈秋娜;;汉语主观化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周静;徐李洁;;国内主观化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逯建;;论经济学的主观化及其历史意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章望婧;;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你说”的主观化及相关问题[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石必胜;;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障碍及对策[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碧;“去意义化”的意义[N];中国摄影报;2012年
2 王冬斌;与人分享不如自己消化[N];中国摄影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岚;李清照诗词英译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曦;英汉条件句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小晋;英语否定转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钱盼;“不仅是P,而是Q”句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章莉;现代汉语“NP_1尽是NP_2”句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梦琼;主观化与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D];湖南大学;2016年
7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74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07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