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社会称呼语的汉日对比

发布时间:2018-07-05 04:47

  本文选题:汉语 + 日语 ; 参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摘要】:汉日两种语言体系在社会称呼语的使用和语用功能方面存有异同。在语用功能方面,汉日社会称呼语在社交指示、表情功能上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遵循语用原则和对影响称呼选择的语用因素的权衡有所不同上,其反映的是汉日民族不同的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Abstract]: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e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social address term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In terms of pragmatic functions, Chinese and Japanese social address terms have some common features in social deixis and facial expression function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These differences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following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and weighing the pragmat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oice of address, which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on language.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经民;日汉亲属称谓的语用情境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春;令留学生头疼的称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来鲁宁,郭萌;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4 曲卫国,陈流芳;礼貌称呼的语用学解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吴洁仪,李城;试论汉语社交称呼语的类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6 郝凤乔,汤仁甫;权势与同等关系在英语称呼语中的体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梁成功;称呼语变换的语用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郝凤乔;权势与同等关系在英语称呼语中的体现[J];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9 赵军峰;汉英社交称谓对比研究刍议[J];外语教学;1999年04期

10 李成军;称谓语的意义功能及使用理论——从“太太”称谓的争议谈起[J];修辞学习;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杨壮春;;词典·读者·语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梁志坚;;礼貌原则与外贸英语函电的语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4年

6 沈婉娟;;外贸英语函电的语域及其写作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颖;;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Zhang Xinh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赵洁;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政论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刘国辉;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峰;汉语词汇模因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燕;称呼语的语用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鹿荣;关于赵树理小说称谓语的几个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惠瑶;现代汉语称呼语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武洁;《红楼梦》称谓的语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丁春花;中国报纸新闻语言中称谓语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德爱;汉语面称语的语用得体性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蔡梅;《三言》称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硒;现代汉语社会称呼语缺环“难点”的补偿策略[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周卫东;称呼语的社会语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萦;浅谈英语名词的汉译——音译、义译和象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李羲一;祝《汉语学习》创刊——代发刊词[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3 靳平;教学汉语必须创造语言环境[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4 ;辽宁省召开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研会议[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5 春范;谈动词前面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6 崔奉春;错在哪儿?为什么?(一)[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7 元元;拼音问答[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8 时习之;要注意汉字的正确读音——朝鲜族同志读错汉字音的几个类型[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9 谢荣;汉语方音辨正[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10 云锋;朝汉语词的词义及用法对照[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晁继周;;把词典编纂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2 徐时仪;;语源义研究与词典释义溯源[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3 卢润祥;;评《词和词典》一书的词典学部分[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4 苏宝荣;;汉语语素组合关系与辞书释义[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5 沈孟璎;;新词语词典信息存量的设置[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6 《语海》编辑组;;《语海》:中国民间语汇规范化的工具书[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7 韦玉平;;创造语言教学中的愉悦变“苦学”为“乐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8 杨荫;;实施开放式外语教学的四要素[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文戈;徐红;;汉俄语多层定语词序的对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方红;学生意外身亡 保险给付44万[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刘海梅;域名含义谁来解[N];光明日报;2000年

3 凌培风;“抗日战争”在家里进行[N];华东旅游报;2000年

4 成吾;“留学日本考试”明年试实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大江健三郎/文 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魏惠娟;日产汽车期望在华“复活”[N];中国经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赵彦华;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了解世界[N];中华新闻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沈莹;一辈子只作中国人[N];中国妇女报;2001年

9 姜鸣(日本冈山);面试[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风月;新世纪学第二外语的首选教材 《从零开始学日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实用化汉语语音识别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瑶;官话方言方位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始重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王蕴峰;中国学生对英语被动结构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一种基于统计的汉语多义词排歧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吴思宁;具有真实感的特定人脸模型合成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3 欧阳丽蓉;隐喻——语义迁移的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史成业;英汉诗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义善;汉语补语的韩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刘荔芳;[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9 高建忠;汉语动宾搭配的自动识别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10 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98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098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