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中日语汇的密林里——沈国威教授访谈
[Abstract]:Good morning, Mr. Shen.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to give me an interview. You are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our overseas Sinology Center. Last year you sent us a new book, A study on Vocabulary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Modern China (2010, Zhonghua Bookstore). The title of your book is to ask for it.
【作者单位】: 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部;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扶桑风近——浅谈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2 杨曼;;日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干扰[J];日语知识;2011年08期
3 杨敏;;浅谈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J];华章;2011年17期
4 付小玲;;浅析日语作为英语专业第二外语的利弊[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5 朱飞;;汉语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作用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张丽芳;;基于语气的汉语“了”的日语表达[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古川裕;;汉字文化圈内的“汉语文化”教学[J];国际汉语;2011年01期
8 邱庆山;;二十世纪汉语词义研究滞后于句法研究的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胡壮麟;;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稿约[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海宽;;关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文化关系的发展[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2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本友人 中川绅介;学汉语让我与人交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记者 张雯婧;外国人汉语说得如何将有统一国家标准[N];天津日报;2009年
3 王黎黎;文化如水 润物无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中日如何一起流汗[N];东方早报;2009年
5 ;中日将举行第二次经济高层对话[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宇丹;外交学会与中日(亚非拉)关系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杜颖梅 实习生 许丽莉;中日企业家在宁共谋危机对策[N];江苏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江雪;中日青年经济领袖共谋合作新格局[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记者 陈涛 张琳;第六次中日交通副部级会晤在三亚举行[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台桂花 雷鸣;第二届中日研究生论坛举办[N];中国环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孟祥沛;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年)[D];西北大学;2009年
8 张生;民国初期民法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9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10 王新宇;民国时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运璇;从认知角度看中日方位的“左”“右”[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静;中日感情表现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云;中日N!国语における略语の考察[D];河北大学;2009年
4 彭美娟;关于丰富多彩的中日青年用语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方国平;《类聚名义抄》俗字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09年
6 张淑婧;关于中日谈话节目中附和表现的使用实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斐;清代中日漂风难民问题之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刘红;中日两语“左、右”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施慧平;感谢表达方式的中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岩;中日双边服务贸易自由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8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5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