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语句子的主被动语态交错与汉译
[Abstract]:Japanese sentences have active and passive expressions, just like many other languages, such as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tive and passive forms of expression lies in the morphology of verbs. Generally speaking, active forms of verbs are used in active sentences and passive forms of verbs are used in passive sentences. Active sentences and passive sentences are called "active text" and "passive language" respectively in Japanese. Like many other languages, such as Chinese and English, Japanese sentences also have active and passive forms of express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tive and passive forms of expression lies in the morphology of verbs. Generally speaking, active forms of verbs are used in active sentences and passive forms of verbs are used in passive sentences. Active sentences and passive sentences are referred to as "active text" and "passive sentence" in Japanese, respectively.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霞;日语被动句的语用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高津;关于日语被动句的主语设定[J];日语知识;2005年02期
3 陈百海;论日语句子的主被动语态交错与汉译[J];外语学刊;1996年04期
4 李旭;日语被动句中“に、から、にょつて”之汉日比较[J];日语知识;1994年08期
5 张广平;日语被动句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1994年Z1期
6 金哲华;浅谈日语被动句的使用[J];外语学刊;1987年02期
7 王秀珍;;被动句中表示补语的几个格助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5年04期
8 刘斌;浅谈日语被动句的一些译法[J];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2期
9 孙鸿怡;日汉被动句互译及其表现形式[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爱华;;日语被动句中动作主体的表达方式[J];日语知识;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陈一平;;浅谈中级日语听力教学及训练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薛雅明;;对大学日语教学方法的探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景莉;体验文化 增进友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严峻嵘;今年日语口译考有何变化[N];人才市场报;2008年
3 冯维江;日语“英汉”之争昭示了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记者 杨耀青;日本汉字能力古城受检[N];西安日报;2008年
5 赵金波;发扬日语特色 打造国际品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陆一波;为世博,祖孙十年义务教日语[N];解放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舒;BJT成职场日语新评判标准[N];国际商报;2009年
8 实习生 王再元 记者 李林岩;首届日语演讲比赛举行[N];吉林日报;2004年
9 付晓利;揣着《标日》,去闯荡北海道[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崔];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坚;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崔明姬;现代日语数量表达方式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金秀东;日语和韩国语的复合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许明武;科技英语句层信息传递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沈书娟;日语复句相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关于日语被动句中被动标识和被动意义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安毅;s鷬灓摔堡肴罩惺躌瘴膜蝃䦅3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才华多旦;藏日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闫志章;日语外来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著清;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添羽;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尹航;日本女性语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9 袁子凌;英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畅;中日文时体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375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7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