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汉日拟声词对比

发布时间:2018-12-13 00:22
【摘要】:日语是拟声词非常丰富的语言。历来关于日语拟声词的研究,多数是从音韵、形态、语法等方面进行考察。近年来,拟声词语音和语义的对应关系、即“音义对应关系”也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逐渐受到重视。为了验证日语拟声词音义的对应关系是否在其他语言中也同样存在,一些学者通过与英语等语言中的拟声词进行对比,研究多语言之间音义对应关系的普遍性。例如,岩崎等(2005)的调查实验中,给没有日语学习经验的英语母语人群听日语的拟声词,发现英语母语人群在浊音和清音表达的声音的大小判断上、以及/ん/表示共鸣、震动的感觉方面,都和日本人的判断一致。 同时,汉语中也存在和日语拟声词对应的词类、被称为“象声词”。汉语象声词音义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并不受到重视,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更是非常缺乏。本论文以中日拟声词对比研究为题,试从音义对应关系的角度探讨中日拟声词的异同点。 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简单概述并比较日语拟声词和汉语象声词的定义、结构形式、各自语言中所处的位置等。 第二部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拟声拟态词标识”、清音和浊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比、元音的音义对应关系、辅音的音义对应关系等四个方面,总结中日拟声词在音义对应关系方面的特点,并进行对比。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针对前人研究中提到的的语音和语义的对应关系,选取若干日语拟声词和汉语象声词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母语为汉语和母语为日语的人群对拟声词(象声词)意义的判断,以及判断是否相同。对于每个拟声词(象声词),要求被调查者填写“小的声音 大的声音”、“愉快的声音—不愉快的声音”等7个有关音质的意义判断、以及“轻的物体 重的物体”等发出声音的物体相关的7个意义判断,通过比较,分析日本人和中国人对声音感觉的异同。 调查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1)各个拟声词(象声词)的判断 总体来说,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在词义判断上,一致性较高。尤其是以一拍、或者一个字为词根的拟声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判断结果最为相似。此外,,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对于塞音的感觉与摩擦音相比要更为类似,这和先行研究中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2)关于各意义项目的判断 音质的调查项目中,对于“单发的声音 连续的声音”的判断,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的感觉最为一致。这可以看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认为拟声词(象声词)中的反复是代表声音的重复、连续的意思。对于“摩擦弱的声音—摩擦强的声音”和“不愉快的声音—令人愉快的声音”的判断,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的感觉上存在很大差异。 关于对方语言中拟声词(象声词)声音的产生源,是自然界的还是人为的、是干燥的物体还是潮湿的物体,这一点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尤其难以判断。 3)清音和浊音 关于日语中清音和浊音的对比,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都认为与清音相比,浊音表达的声音更大、更有力。同时,日语母语者认为清音的拟声词表达的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声音,汉语母语者的回答中则没有体现这一点。 4)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汉语拟声词中存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立,如踏踏(tata)和哒哒(dada)。汉语母语者的回答中,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在表达的声音的大小等方面几乎没有差别。相反,日语中虽然不存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比,但日语母语者的回答中可以清晰地区分出二者的区别,送气音表达的声音更大,更有力。推断原因,可能是日语母语者受到母语的影响,把汉语中的不送气音听做浊音、送气音听做清音,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判断。 5)元音的音义对应关系 元音方面,主要对两国语言的元音中发音最为相似的/a/、/i/、/u/的音义对应关系进行了考察。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均认为/a/比/i/表示更大的声音。关于/u/的音义对应关系,与汉语母语者的判断相比,日语母语者感觉/u/所表示的声音更小,更柔和。这是因为中日语言中,/u/的发音方法不同而产生的。汉语中的韵母/u/在发音时,嘴唇呈圆形向前突出,只留一个窄的小孔。日语中的/u/是非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唇的圆度很小。 6)辅音的音义对应关系 本次调查主要以音义关系相对复杂的摩擦音/s/和/h/为主进行考察,对比母语为汉语和母语为日语的人群对声音的判断。 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都认为辅音/s/开头的拟声词(象声词)给人声音较小、并且干燥的感觉。关于先行研究中提到的/s/可以同时表示摩擦和流畅这两种对立概念的说法,调查中发现,日语母语者认为“流畅感”是/s/的主要印象,即/s/和“流畅感”存在音义对应关系。反之,汉语母语者认为,“摩擦性”是/s/的主要象征意义。 关于/h/的音义对应关系,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均认为含有辅音/h/的拟声词多和呼吸、气体等有关。另外,日语母语者认为日语和汉语拟声词(象声词)中的/h/表示的声音都比较小,并且有柔和轻快的感觉,但汉语母语者的回答中,日语中的/h/表示比较小的声音,汉语象声词中的/h/则有声音大、有力的印象。这是因为受母语的影响,还是由于中日两国语言中/h/的发音方式不同,今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考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耿二岭;;汉语象声词的民族特点[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2 赵爱武;;近20年汉语象声词研究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耿二岭;拟声词的形象色彩[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哲;现代汉语拟声词新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5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75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