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二十载 功绩震九州──祝贺《日语学习与研究》创刊二十周年
[Abstract]:As we celebrate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turn of Macao to the motherland, we welcome the tw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Japanese Studies and Research. How happy it is to be at the doo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esident Jiang Zemi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ur motherland is thriving, prosperous and prosperous. Our magazine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our magazine has published a great deal of languag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分类号】:H36-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谈中国日语教育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指导[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启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3期
3 青措卓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4期
4 张成;;论国内日本语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及展望——从异文化导致误用观点出发[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5 杨耀录;;关于《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教材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6 卞文珠;;浅谈影视运用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7 应霞;;试析提升日语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8 于康;;日语偏误分析(1) “津波、台槰などの言処をまず思い浮かぶ”错在哪儿[J];日语知识;2011年07期
9 马艳波;程跃;;日语动词导入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孙秀云;;《标准日本语》中复合动词的整理与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玉顺;;浅谈日语语句的表达特色[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孙静霞;;浅议日语单词之词性标注——《新编日语1(修订本)》的词性标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王静;;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词汇研究——关于《新编日语》(1-4册)[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升远;周庆玲;;中国日语教育史视阈中的张我军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尹学义;;由一枝独秀到百花争妍——新中国的日汉双语辞书出版事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玉洁;;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余丹阳;;关于非日语学习者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徐向东;;浅析日语听力教学[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9 唐画女;;浅谈日本方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任江辉;;汉日同形词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乃强;赴日留学与日语教育呈现新动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张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文化软实力解读之日语国际推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宋晖;高端学术会议提升中国日语教育水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吴海涛;教材经典 文化津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杜秀平;日本动漫催热日语培训市场[N];北京商报;2008年
6 通讯员 吴起起;第四届日语竞赛在中南林科大举行[N];湖南日报;2007年
7 金姝;“育英杯”日语讲演比赛开赛[N];吉林日报;2008年
8 辽宁省阜新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邢文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成就我的何止爱好?[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王程硕;《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我记忆中的那抹柠檬黄[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李颜汐;《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我的青春旅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钰;现代日语终助词的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王丹;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琦;以“转移”为中心研究中国人在日语方面的误用[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马可英;民国时期中国人编日语教材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R塳i庭;日本姙娗妐におけるフィラ0藭ⅳ工胙芯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R塳i庭;日本姙娗妐におけるフィラ0藭ⅳ工胙芯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琪;关于日语邀请表达方式的使用状况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春丽;关于日语学习者的词汇亲密度及词汇理解准确度的考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丁燕;日语“格”认知[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徐琳;从认知角度看汉语“上”和日语“上”的异同点[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9 梁艳;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道歉用语的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海强;日语谓语后置的表达效率[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80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8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