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学习者偏误看日语接续表达形式
[Abstract]:Successive expressions in Japanese have always been one of the thorny problems for learners. In this respect, Chinese Japanese learners are more likely to express synonyms. Moreover, not only the semantic attribute of Japanese itself, but also the synonymous attribute of Chinese language will ha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error cases and correct use cases, 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differences of use between "Li", "Li Wei" and "Li Wei". In addition, the problem of adjusting sentence length in discourses which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09BYY07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日语学习者常见偏误体系研究》(06JA740017)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冰;;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为中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4期
2 马心丹;日语、汉语词词素的位置颠倒[J];外语学刊;1986年03期
3 无一;;まかぬたねははぇぬ[J];日语知识;2005年12期
4 王斌;日语常用的几种比喻方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5 贺孟钢;浅谈日语谚语与汉语成语的关系[J];外语学刊;1983年01期
6 金连一;日语汉译中存在的词义问题初探[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7 冷铁铮;;日语的几个特点及其艺术性问题——兼论日语中的“共活”艺术[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04期
8 华晓会;从民族思维的特点浅析日语中某些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J];外语学刊;1994年03期
9 沉浮;日语水平测试题(3级)[J];日语知识;1994年03期
10 ;《日语学习与研究》一九九四年总索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陈一平;;浅谈中级日语听力教学及训练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自动翻译手机有望面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张英杰;使用人教版日语新教材的体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赵金波;华夏东瀛一衣带 杏坛桃李一线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晏煜;三问“日语软件人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阿然;浅析日语软件人才培训的几个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王寅珊;以麻生闹笑话为鉴,日民众恶补汉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阿然;东软欲打造 日语IT人才培训基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特约通讯员 吴琳;大连打造中国最大的日语IT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04年
9 秦晨;这里的樱花也灿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周静文 杨玉红;锡城韩语日语培训成新宠[N];新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世海;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金秀东;日语和韩国语的复合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赵新顺;行为理性偏误与投资者生存投资决策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玮;留学生若干篇章关联词语使用偏误的考察及有关的语义语用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邓秀芬;印尼棉兰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莉;民族学生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施蕊;产前诊断偏误之民事赔偿责任研析[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8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38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