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论日语中汉字的衍变

发布时间:2020-01-24 09:39
【摘要】:公元四、五世纪 ,汉字传入日本后 ,从借用汉字的音 ,发展到借用汉字的意 ,以至于后来根据汉字创造出日本的文字——假名文字。日本人把两个发音、构造、特性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融合在一起 ,将汉字改变成适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字 ,使汉字成为有别于中国汉字的独特体系。虽然 ,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也受到过种种怀疑、排斥 ,并由于外来文化的涌入 ,也受到了并将继续受到冲击 ,但汉字在日本文字乃至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它将以自身的价值确立在日语中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淑梅,于天yN;论汉字在日文中的演变与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张彩红;日本人与其使用的文字[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潘洁敏;日语现代表记法诸问题[J];广州师院学报;1998年08期

4 迟叔昌;;错别字逸话[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4期

5 张海明;汉字在日语中的应用与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王锋;论日本文字的历史发展及其书写系统的构成[J];世界民族;2002年04期

7 徐伊宇;从汉字视觉审美心理看英语品牌的汉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孙衍国;;从日本文字的形成和发展看日本文化——浅析日本文化的开放及混种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9 吴旭东;日语的渊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2期

10 徐璐;论日语中汉字的衍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跃军;;从《比萨诗章》中汉字的使用看其对中国文化的表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有福;;古代朝鲜文(训民正音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4 谭林;许书豪;;论文撰写漫议[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董素芬;;简评德范克的《ABC汉英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金春笙;;论译诗神似——管窥丁尼生《鹰》的两篇译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张洪飞;;浅谈中日同形词——贩卖与“尒X颉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郝蕊;;外来词撼动不了汉语——日本外来词输入带给我们的启示[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袁宜平;;科技术语的零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耀青;日本汉字能力古城受检[N];西安日报;2008年

2 唐尧;“A”“G”之争[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张汝清;把握中英文的不同之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安福秀邋谢辛 谢敏;全民英语之惑[N];人民日报;2007年

5 崔];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屠岸;译事七则[N];文艺报;2011年

7 王向龙;走在汉英并行的路上[N];中国质量报;2003年

8 全国政协外事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误解: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N];北京日报;2009年

9 ;像保护眼睛般重视母语[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曹植勤 实习生 侯少华 邓芳;越南语里的中国文化[N];南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3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百顺;日蒙机器翻译及相关技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阮廷贤;汉越语音系与喃字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荣;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变迁与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2 金相圭;韩国自创成语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安定恩;中韩常用汉字词比较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郭大为;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与本土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文嘉;《古事记》中汉字语意的受容现象[D];山西大学;2011年

6 杨易文;常用汉字表声母j、q、x汉字与日语吴音、汉音的对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晓兰;汉字“理”在日本的传播与意义变迁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中山舞;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字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杨雪;《类聚名义抄》“シ”旁汉字和训的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姜纲要;汉字与英语单词对比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2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72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