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儿》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和评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焕香;;夏目漱石笔下的“新女性”——以爱情三部曲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张焕香;;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过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陈雪;;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章小叶;;《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5 朱丽仙;;《我是猫》中猫在文本结构中的意义[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6 张焕香;;从《爱情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笔下迷失的青年[J];长城;2012年10期
7 钟观凤;;余裕·和·悲剧——论夏目漱石的美学思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8 颜丽蕊;;论《哥儿》“自我”的迷失与重塑[J];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9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道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6期
10 李光贞;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情感世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逸雯;;东西文明比较视野下的“非人情”——以《草枕》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玉双;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焕香;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歆馨;从“自我本位”到“则天去私”—夏目漱石文艺思想的嬗变[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茜;关于夏目漱石“余裕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5 韩继镐;东亚启蒙文学的文化语境比较[D];延边大学;2003年
6 倪祥妍;夏目漱石小说的叙事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7 夏爱元;论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生存模式[D];湘潭大学;2006年
8 饶雪梅;鲁迅与漱石的“自我”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莺;从《哥儿》的译本看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再创造性[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米睿;21世纪特立独行的背后[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8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76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