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学在日本近代化中的作用》演讲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兰学在日本近代化中的作用》演讲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摘要】:本文为日本科学协会会长大岛美惠子教授在广西师范大学进行的题为《兰学在日本近代历史上的作用》的演讲交替传译任务实践报告。重点选取了由笔者负责口译的部分作为本文案例分析的对象,分析在日译汉演讲交替传译过程中,笔者采取的主要翻译策略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笔者的解决方案。详细内容如下。任务过程部分以译前准备为重点,从早期译前准备和临时译前准备两阶段详细描述了译前准备的理论依据、笔者的工作内容和准备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一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笔者选取“‘变译’策略的运用”和“误译与不流利现象”两个角度分别从口译过程中主要翻译手法“阐译”“译述”“缩译”的运用、口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这两个方面,结合典型案例对此次任务进行了文本层面的详细分析。是“变译”理论结合实践在口译研究中的初步尝试。最后一章在任务过程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分析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总结:第一、译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对于口译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根据口译任务的性质特点,重点从解决主题和语言知识问题以及缓解译员心理压力两方面来开展译前准备工作;第二、坚持传讯不传词的口译原则的必要性。首先,将演讲者的语速、日语表述特点与案例分析部分提出的变译技巧的运用相结合论述传讯不传词的口译原则在口译任务中的核心作用。其次,坚持传讯不传词的口译原则能够使译员克服幻灯片带来的视觉干扰;摆脱语言外壳的束缚;减少误译、不流利现象,有助于译员产出质量更好的译文。
【关键词】:交替传译 译前准备 变译 传讯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3-4
- 要旨4-7
- 第一章 任务简介7-9
- 第二章 任务过程9-19
- 2.1 译前准备阶段9-13
- 2.1.1 早期译前准备阶段9-12
- 2.1.2 临时译前准备阶段12-13
- 2.2 口译进行阶段13-19
- 第三章 案例分析19-29
- 3.1 “变译”策略的运用19-26
- 3.1.1 阐译20-22
- 3.1.2 译述22-24
- 3.1.3 缩译24-26
- 3.2 误译与不流利现象26-29
- 3.2.1 误译案例分析26-27
- 3.2.2 改口27-29
- 第四章 实践总结29-32
- 4.1 译前准备的重要性29-30
- 4.2 坚持传讯不传词的口译原则30-32
- 参考文献32-33
- 附录1:兰学发展历史重要人物一览表33-34
- 附录2:兰学发展历史事件一览表34-35
- 附录3:现场原文与译文35-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论交替传译过程中的笔记记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筠艇;;交替传译教学中的记忆训练[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4期
3 皇甫姝瑜;;交替传译中的笔记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4 王静;;浅谈交替传译笔记[J];海外英语;2011年02期
5 吕兆杰;;再论交替传译笔记的可行性[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易敏;;交替传译中“话语不和”及对策[J];群文天地;2011年24期
7 李惠岚;;交替传译中笔记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8 李婉璐;;交替传译中的笔记[J];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9 张新敏;;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技巧[J];科技视界;2014年05期
10 李雨霖;;浅谈交替传译中的笔记与脑记[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佳;;交替传译笔记——理论与提高[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竞;;交替传译笔记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姗姗;;交替传译中译员中立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孙海燕;;英汉交替传译笔记中的精力分配模式初探——以口译专业研究生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中庆;;简论英语专业本科英汉交替传译的教与学[A];语言·翻译·翻译教学[C];2008年
6 邹yN;;从吉尔口译理解公式谈英汉交替传译中长难句的理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玉美;;关于中国学生译员在英汉交替传译笔记中语言选择的实证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8 姚钰媛;;图式理论关照下的口译教材研究——以《实战口译》《交替传译》为例[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9 曹汀;;CS1之争:谁与争锋?——浅谈交替传译是否易于同声传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尚小奇;;从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对比研究浅析口译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建坤;外语翻译证书考试主打能力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韩晓玲邋通讯员 陈丽霞;武大口译队扩容 新增4个小语种[N];湖北日报;2008年
3 佳欣;英语翻译资格考试考什么?[N];市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凌鹊;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虞文婷;交替传译中自我监控机制与自我修正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璇;英汉交替传译笔记的有效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书田;交替传译中的精力分配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蔡悦;汉英交替传译中不流畅现象及其成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柴振宇;2014年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贾敏;中非城市规划与建设交流会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河北大学;2015年
6 向群;关于译者在英汉交替传译训练中笔记语言的选择[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刘柳君;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译文的文本特点[D];海南大学;2015年
8 尚莹;目的论视角下外交口译汉英交替传译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封裕;英汉双语交替传译中隐喻的理解与表达[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张洁;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4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7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