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学习
本文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学习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人 文化差异 日语学习 行为模式 团体主义 日本文化 国民性 价值观念 集团主义 排列成行
【摘要】:正一、日本文化及日本人的国民性(一)日本人的集团主义观念赖肖尔曾经这样描述过日本人,日本人犹如水中游泳的一群鱼,秩序井然的顺次排列成行。当从外部向水中投入了一个小石子时,水波荡漾,但它们却很少发生紊乱,只是急速地掉转方向,又按原来的次序顺次排列游去。这个比喻生动恰当地表达了日本人团体主义观念下的行为模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日本人 文化差异 日语学习 行为模式 团体主义 日本文化 国民性 价值观念 集团主义 排列成行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一、日本文化及日本人的国民性(一)日本人的集团主义观念赖肖尔曾经这样描述过日本人,日本人犹如水中游泳的一群鱼,秩序井然的顺次排列成行。当从外部向水中投入了一个小石子时,水波荡漾,但它们却很少发生紊乱,只是急速地掉转方向,又按原来的次序顺次排列游去。这个比喻生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振平;文化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倩;;浅谈日语课堂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李响;;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学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10期
3 夏建雪;赵权利;;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朴莲花;;日语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科技风;2009年10期
5 陈亚军;;加强大学日语的实用性教学[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年S2期
6 林娟娟;论日本语言与文化交叉研究的必要性[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娟娟;;试论建构日本文化语言学的必要性——提倡建构新学科研究体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罗琳;;日本文化语言学动态考察及反思[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试论中日文化差异的根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 吴小梅;;从习语的认知解读看中日文化差异[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3 曲洁;许晓乐;;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学习[J];新闻爱好者;2007年03期
4 缪里英;王海航;;浅析日本人的商务交际特点——以商务日语中的“挨拶言処”为中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李秀霞;;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6 王金华;;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学[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9期
7 施万里;;浅析日语寒暄语的特征中所透视的日本文化[J];吉林教育;2008年31期
8 高春燕;刘文静;;漫谈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J];小说评论;2010年S2期
9 徐微洁;;几句不常见的客套话[J];日语知识;2007年11期
10 ;独岛的光荣与钓鱼岛的痛[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一新;;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及适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林一新;;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及适应[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3 熊兆飞;;文化差异下的中国色彩[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爱莉;;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新举措[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颜纯钧;;全球化:文化差异与文化资本[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张秀英;;从《红楼梦》的英译本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补偿[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欧阳飞雪;;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营销方式的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卓卿;俞国良;;情绪表达者的文化差异对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唐发年;;试论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海湖;文化差异考验品牌周期[N];经理日报;2006年
2 赵湘;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3 ;经济压力使日本人不愿多要孩子[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周淑君;日本的繁荣都是富人的[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黄彬华;日本“持核论”抬头[N];世界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庞中英;日本的外交算盘[N];东方早报;2008年
7 徐建华;评《日本书画装潢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日本友人 加藤克己[N];人民日报;2005年
9 王晓平;日本人的自画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婵;日本科学捕鲸遭禁真相[N];北京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3 傅羽弘;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秋菊;日本德川时代西方科技传播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中山步;和刻本清人著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远;合资企业股权结构与文化差异的成因与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青岛大学;2008年
2 戴磊;论文化差异对中日商务谈判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东旭;合资企业文化冲突与企业文化重构[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麦晓霜;文化差异下的中国旅游营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黎黎;论中美谈判过程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谈判变量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王星河;谈非言语式交际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晓慧;浅析中美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畅;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汉商标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万敏;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媛媛;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的成败[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3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3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