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改进阅读课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教学地位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17 11:02

  本文关键词:关于改进阅读课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教学地位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体系 阅读课 教学地位 改进措施


【摘要】:阅读课和精读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不能倒置。阅读课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阅读课能促进学生日语语言知识的深化、有利于学生日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阅读课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课程体系 阅读课 教学地位 改进措施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日语阅读课过去被称为“泛读”课。根据笔者对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工作现状的调查,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太重视日语阅读课,认为阅读课的教学意义不如精读课(综合日语课)重要,精读课才是日语专业的主干课,而阅读课应属于精读课的补充或辅助科目。有的学校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桂琴;关于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杨银平;;高职高专《基础日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2006年22期

3 熊萍;许建明;;日语专业经贸人才培养的探讨——日语专业经贸方向会计学课程的双语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0期

4 严红君;;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5 王婉莹;日语专业低年级精读课教材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6 王晶;适应时代需要 改革日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司学慧;对高职日语专业建设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04期

8 赵桂琴;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改革课程设置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黎晓妮;;高校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试题解析[J];日语知识;2006年01期

10 石碧;;从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看日语精读课教学[J];科学大众;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静;;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词汇研究——关于《新编日语》(1-4册)[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荣光;;“浮雕法”教学初探——从大学低年级日语教学谈起[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3 纪廷许;;大学日语教材建设与教师的新使命[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4 郭德玉;;浅谈二年级的阅读课[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5 孙玉洁;;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杨学江;;《商务日语》专业的建设[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肖婷;;现代中日夫妻对称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山西财经大学 杨著清;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方法[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章红雨;《标准日本语》缘何畅销2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吉林长春市第一外国语学校 王艳珍邋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我结识朋友的桥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_";关于日语专业毕业生去向选择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TI文oT;否定_艽饖^「いいえ」の使用[焌Kについての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梅燕;日语时体系统[ティル]的汉译[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虹;情景式教学法在大学非日语专业课堂的导入与运用[D];湖南大学;2010年

5 叶群;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指示词コ·ソ·ア的习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郝鹏;对日软件工程日语口译实践报告[D];河北大学;2013年

7 温素美;日剧在日语专业课堂上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小姣;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テイル」的习得[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彬鑫;任务教学法在大学日语专业会话教学中应用的利弊初探[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菊慧;新词复合词构词特征[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68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68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