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夕”和汉语“了”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4:12

  本文关键词:日语“夕”和汉语“了”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语 汉语 对比研究


【摘要】:日语的“タ”和汉语的“了”看上去似乎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实际上是这样吗?本文以语义论为中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试分析了“タ”和“了”的异同点及各自的不同语法作用。因《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十分畅销,其中文译本(林少华译)相对精准,所以本文把二者作为对比考察的对象。 首先,本文回顾并总结了有关于日语“タ”和汉语“了”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有关助动词“タ”的研究中,以三上章·寺村秀夫、高桥太郎·工藤真由美等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笔者赞同工藤的“‘シタ’这种形式有两个语义:完成体过去和现在完了。”这一观点,因此在本文的论述中引用了她的分析成果。有关“了”的研究中,以吕叔湘、刘勋宁、刘之一·左思民等人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根据作用、结构形式的不同,汉语中常将“了”分为“了1”和“了2”。“了1”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了2”表示状况的变化、新情况的发生以及说话人的语气。 其后,笔者以列表的形式,对小说《挪威的森林》的调查结果做了详细的说明。从调查数字的结果看,位于主句末的“タ”译成“了”的有475 例,仅占总数的11.8%,由此可见,日语的“タ”和汉语的“了”,不对应之处居多。而后,考察了与“タ”相对应的汉语表现形式。 接着,对于日语的“タ”和汉语的“了”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研究。日语的“タ”在事态上表示“完了”,这与具有“动作、行为的完了”意义的“了1”有相似之处。另外,“タ”还有表示“发现”、“想起”、“确认”等语气的用法。汉语的“了2”作为语气助词,也有表示催促、劝告、制止等的作用,因此二者在表达语气这一用法上也有相似之处。关于不同点,笔者从表示过去反复、习惯的动作;表示过去的状态;表示人、事物过去的属性、兴趣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看出,“タ”和“了”不对应的地方很多,它们的语法作用有很大的不同。“タ”和“ル”最基本的具有“时”的语法作用,是日语“过去”、“非过去”的表现形式。而汉语的“了”没有“时”的作用,它是表现动作·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36
【目录】:
  • 0.はじめに6
  • 1.先行研究6-12
  • 1-1 日本姙の「タ」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6-10
  • 1-2 中国姙の「了」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10-11
  • 1-3 「タ」「了」の定,

    本文编号:869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69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