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干扰——论“有”字句与“ある”句的场所对应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06 22:17

  本文关键词: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干扰——论“有”字句与“ある”句的场所对应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有”字句 “ある”句 场所助词“に”“で” 句式 对应关系 日语 第二语言习得 语义功能 基本结构 概念理论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有"字句的基本结构,即"NP1+有+NP2"句式中的"NP1"场所位置与日语"ある"句的场所"に""で"的对应关系。本文运用影山太郎(1996)的动词概念理论,分析考察汉语"有"字句的场所功能和日语"ある"句的场所"に""で"的语义功能,试图建立一个中日场所句即"有"字句与"ある"句式的场所表达的理论框架,从而帮助中国学生解决有关"ある"句式场所"に""で"的误用问题。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关键词】“有”字句 “ある”句 场所助词“に”“で” 句式 对应关系 日语 第二语言习得 语义功能 基本结构 概念理论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干扰——论“有”字句与“ある”句的场所对应关系@郑汀$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200240本文主要探讨"有"字句的基本结构,即"NP1+有+NP2"句式中的"NP1"场所位置与日语"ある"句的场所"に""で"的对应关系。本文运用影山太郎(1996)的动词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红;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语义和语法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4期

2 李强;“动+趋1+宾+趋2”的语义及结构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王媛;;从“方向”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分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王逢鑫;论感叹词——英汉感叹词语义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6 张明莹;中级汉语语法教学体系亟待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倪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8 王保东;论汉语非谓形容词[J];北方论丛;1998年06期

9 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年玉萍;试析“是……的”句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邢红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阚道宏;吴文虎;;句法知识在语音输入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5 祖人植;;基于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李晓琪;;“做不到”“做不好”与“做不了”——兼论汉语补语教学[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陈绂;;浅析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难点与误区[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蒋以亮;;汉语问句的习得和组织学生课堂提问的意义[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李英哲;;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汉语内外向动词搭配上下类补语的现象[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山田留里子;;“动+起来”和“动+了+起来”——汉日互译中的一些对照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苏乔;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李贤景;三种否定比较句的联系与区别——“不如”、“不比”、“没有”型比较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刘瑛;现代汉语正反问反问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徐秀芬;名动组合的偏正结构的多维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9 沈颖青;现代汉语“V_1+V_2”状中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俊香;汉语的“怎么”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柱;定心谓语存在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2 陈信春;“有”字句单句复句的划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3 李奇瑞;“有”字的一种特殊用法[J];汉语学习;1986年05期

4 郑天刚;日语的ぁる与汉语的“有”、“在”[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5 宋玉柱;经历体存在句[J];汉语学习;1991年05期

6 牛保义;英、汉语存在句初探[J];外语学刊;1991年06期

7 白荃;论作主语的介词结构“从…到…”[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8 刘永兵,于元方;英语复合宾语与汉语兼语式的对比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9 宋金兰;“有”字句新探——“有”的体助词用法[J];青海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10 易正中;“有”字句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吉宁;“有”字句的语法化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李金玉;英语There be存在句习得的中介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袁园;“有”字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阮氏黎心;汉—越语“有”字存在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5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985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