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语音感知与汉日语音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7 00:05

  本文关键词:语音感知与汉日语音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语音感知 认知 语音对比 语音教学


【摘要】:语音感知是语言认知的一部分。不同语言的母语者有不同的语音感知。本文从感知角度对比汉日语音的主要差异,以利于我们找到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或方法。
【关键词】语音感知 认知 语音对比 语音教学
【分类号】:H116;H36
【正文快照】: §1语音的感知分析和语音教学1.1提出感知分析的缘由(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感知”条释义为“①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②[动]感觉:已能感知腹中胎儿的蠕动。”其中①正是本文所依据的探索角度。根据心理学的解释,“感知”是“知觉”或“感觉”的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有为;语音学习机制和语音教学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2期

2 史有为;新视角:辅位元音和消极元音[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孔慧芳;张萍;;合肥方音中特有韵母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银霞;;河南方言中“个”的弱化与音系-句法协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伟华;;法语二外语音教学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蒋雯;;试论外来词的汉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刘祖勤;胡勇;;汉语中英语借词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胡建;;关于音位归纳中语音相似性判定的尝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代颖颖;;关于学习和掌握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刘倩;关于开明出版社《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质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张士东;;从语音角度看英、日、汉语的差别和联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郑玉玲;周学文;;调音部位的分区与命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5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6 周杰;;留学生语音教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付莉;;电视新闻播音停顿边界时长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覃夕航;;普通话元音/γ/的性质和音值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赵彦乔;丁华锋;;中国学生英语单元音习得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林双萍;;谈汝城话[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尹巧云;德昂语长短元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时筱惠;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莹;母语和英语对法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冰;赤峰汉语方言发音特征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瑞珊;东乡语元音声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安亚彬;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周磊;化妆品广告语言特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俊义;方音与连续变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辜少鹏;汉语语言的物理特征提取及分析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慧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语音教学模式初探[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丘晓娟;汉、英、法语音对比及法语语音教学[J];商场现代化;2005年05期

3 吴海燕;;汉缅语音对比与针对缅甸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3期

4 朱忠焰;高师英语专业语音教学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齐琳;;韩语元音与汉语韵母的语音对比及韩语语音教学方法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0年02期

6 曹剑芬;《汉语语音学》评介[J];语文建设;1991年12期

7 周奕;;略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频现”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8 伊敏;王天龙;;英蒙语音对比教学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9 张继雯;;“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英语语音教学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10 国然;;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现状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启英;;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左婷婷;;同义反复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王凡;;数学学习兴趣及其培养[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解春红;邵洁;秦玉峰;杨建滨;王艳霞;李荣;赵正言;;威廉斯综合征的执行功能[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姚荣卿;;如何开展语音教学[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7 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式认知的语义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韩晓燕;迟毓凯;;寻找迷失的自我:社会比较的威胁效应及平衡策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卢植;;句子理解中一致性的认知加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新安县实验初中 陈凡;浅谈初中阶段的语音教学[N];学知报;2011年

2 花园初中 王学莲;浅谈初中英语新教材语音教学入门[N];学知报;2011年

3 袁学娅;认知与现实[N];中国旅游报;2001年

4 通讯员张海洋;信用认知亟待普及[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5 记者 李保国;中国移动品牌获普遍认知[N];人民邮电;2000年

6 见习记者 刘彩娜;认知和信用有待加强[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7 柳笛;认知非洲[N];光明日报;2000年

8 记者 段春华;国内居民对保险认知有限[N];证券时报;2002年

9 樊强;用数字化语音室实现语音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10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2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仙娥;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政策选择[D];西北大学;2005年

7 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桂山;技术理性的认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唐震;泛网络互动、认知与协调满意成效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忠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EFL学习者的听力理解[D];重庆大学;2005年

2 莎茹拉;国别教材语音教学针对性评估[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万芳;词汇消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汪雅琴;英语新词的附加隐喻和语境意义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李莉莉;动物词语语义建构中的隐喻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袁慧;“以情优教”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娜;语用失误的认知图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刘侠;对民事诉讼实务中自认的认知与完善构想[D];四川大学;2005年

9 宋静;间接言语行为的解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元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98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