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学中的大众媒体批判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3;H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创建“文学国情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2 任朝生;做学问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学西方需分析国情学以致用──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访谈录[J];经济师;1995年10期
3 罗曼荣;论大学俄语语言国情性的教学原则[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胡振平;日语语言国情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8期
5 ю.普洛霍洛夫 ,亦宁;语言国情学——国情学——文化学[J];中国俄语教学;1991年03期
6 鄢烈山;;也说“易中天现象”[J];四川文学;2006年12期
7 刘莹;;傲慢与偏见:论大众媒体对农民报道的缺失[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8 彭春凌;;抗战前夕大众媒体的西行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1期
9 高艳宁;;大众媒体对新词语传播和流行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韩建华;;大众媒体对中西方政党的影响研究综述[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媒体与西部开发[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徐剑;蒋宏;;上海专业科技传播人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健;陈新石;游苏宁;;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科技期刊——参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的体会与建议[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刘洋;;中国手机媒体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泽林;苏婧;;寻求互动基础 建立与大众媒体多元沟通模式[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郭飞;;大众媒体对学术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比较两种文化与科学大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杨臻峥;孙大柠;;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的几点思考[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冬梅;;大众媒体不能“科普失语”[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健;陈新石;游苏宁;;进行源于论文的科技新闻发布是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松;大众媒体数字化的几种生存形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湖北 王学成;剖析大众媒体及经济心理[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陈清华;新媒体:21世纪新经济的增长点[N];中国财经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副教授 胡泳;新闻存在于人们的参与中[N];经济观察报;2011年
5 ;朱苏力的困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6 ;处方药不可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N];新华日报;2006年
7 赵辉(作者单位: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关于对弱势群体报道的思考[N];各界导报;2006年
8 商报记者 李瀛 实习记者 徐楠;2009年新媒体将掀并购风潮[N];北京商报;2009年
9 刘腾;医院液晶广告吸引药企“眼球”[N];中国经营报;2007年
10 魏武挥;社会化传播[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怀明;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3 聂静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大众媒体功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谢芳;从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看20世纪德语戏剧的美学特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莉;类型学视野的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广进;论面临休闲时代的奥运会[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赳;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韧;对英文报纸书评的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皖;国情学中的大众媒体批判[D];浙江大学;2013年
2 羊晓莹;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社会比较特质和比较方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刘达青;大众媒体、同伴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解菲;城市大众媒体休闲传播的文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陈畅;大众媒体对中国消费者社会化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郑丽兰;大众媒体在公共政策扩散中的作用[D];同济大学;2008年
7 陈莉娟;大众媒体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8 王文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传播效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程宇婕;风险传播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商伟;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媒介化”现象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1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67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