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中文存现句德语对应句式的机器识别可能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13:01
存现句是中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描述的是一个物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状态,即存在、出现和消失的状态。在典型的中文存现句中,句子的主语不是施事的主体,而是主体存在、出现和消失的地点。在德语语法中不存在“存现句”的说法,但是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可知,理论上,表达同类含义的句子,其外在形式也存在相似性。所以,德语中表达存现含义的句子也应当拥有相似的外在形式。当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中英文语境下的存现句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在德语语境下,相关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目前仅有的文献以辅助二语教学为目标,仅对中文存现句及其德语翻译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同时,笔者意识到语言学研究可以搭上计算机科学的快车,而句子的结构是计算机识别句型的基础。本文创新性地将跨文化比较方法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构式语法理论结合在一起,主要探讨了以下两个问题:(1)中文存现句的德语对应句式是什么样的?(2)中文存现句的德语对应句式能否被机器识别?利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从中文存现句的角度观察德语表达存现含义的句子。在构式语法的指导下,提炼中文存现句对应的德语对应句式的相似外在形式,为机器识别提供筛选条件。本文选取的语料均来源于刘慈欣的畅销科幻...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方位词做存现句A段的条件[J]. 潘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2]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陆俭明. 汉语学报. 2004(02)
[3]由“V+有”构成的存在句[J]. 孙宏林.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2)
[4]“有界”与“无界”[J]. 沈家煊. 中国语文. 1995(05)
[5]存在句研究纵横谈[J]. 雷涛. 汉语学习. 1993(02)
[6]从“定心谓语存在句”看存在句的结构分析[J]. 宋玉柱. 汉语学习. 1984(01)
[7]存在句[J]. 范方莲. 中国语文. 1963 (05)
[8]存在和存在句的分类[J]. 聂文龙. 中国语文. 1989 (02)
[9]存在句的范围、构成和分类[J]. 雷涛. 中国语文. 1993 (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 潘文.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红楼梦》中汉语存现句与德语表“存现”义句子对比研究[D]. 李馨逸.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
[2]论《三体》三部曲中的空间叙事[D]. 贾丽媛.河北师范大学 2018
[3]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浅析《三体》的英译[D]. 汪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跨文化视域下的《三体》研究[D]. 潘旭.新疆大学 2017
[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德汉系表结构对比[D]. 王瑞琪.南京大学 2017
[6]德语否定词“nicht”和“kein”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曹幸佳.福建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4578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方位词做存现句A段的条件[J]. 潘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2]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陆俭明. 汉语学报. 2004(02)
[3]由“V+有”构成的存在句[J]. 孙宏林.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2)
[4]“有界”与“无界”[J]. 沈家煊. 中国语文. 1995(05)
[5]存在句研究纵横谈[J]. 雷涛. 汉语学习. 1993(02)
[6]从“定心谓语存在句”看存在句的结构分析[J]. 宋玉柱. 汉语学习. 1984(01)
[7]存在句[J]. 范方莲. 中国语文. 1963 (05)
[8]存在和存在句的分类[J]. 聂文龙. 中国语文. 1989 (02)
[9]存在句的范围、构成和分类[J]. 雷涛. 中国语文. 1993 (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 潘文.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红楼梦》中汉语存现句与德语表“存现”义句子对比研究[D]. 李馨逸.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
[2]论《三体》三部曲中的空间叙事[D]. 贾丽媛.河北师范大学 2018
[3]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浅析《三体》的英译[D]. 汪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跨文化视域下的《三体》研究[D]. 潘旭.新疆大学 2017
[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德汉系表结构对比[D]. 王瑞琪.南京大学 2017
[6]德语否定词“nicht”和“kein”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曹幸佳.福建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4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91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