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空间性状形容词的时间映射特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30 09:06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33(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映射维度特质
(二)映射宽幅特质
(三)映射极性特质
五、结论与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间的空间化理论考察[J]. 罗思明,王佳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2)
[2]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时间概念的构建[J]. 朱莉华,白解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3)
[3]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参照物[J]. 吴会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4]德语空间范畴形容词及其隐喻机制[J]. 陈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4)
[5]俄汉语“高/低(矮)”空间维度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 张志军,孙敏庆. 中国俄语教学. 2012(01)
[6]俄语空间参数形容词隐喻意义的认知分析[J]. 张志军,孙敏庆.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2)
[7]概念隐喻映射制约机制[J]. 唐瑞梁.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3)
[8]直线型空间维度词隐喻义认知分析[J]. 任永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 任永军.延边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57460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33(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映射维度特质
(二)映射宽幅特质
(三)映射极性特质
五、结论与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间的空间化理论考察[J]. 罗思明,王佳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2)
[2]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时间概念的构建[J]. 朱莉华,白解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3)
[3]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参照物[J]. 吴会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4]德语空间范畴形容词及其隐喻机制[J]. 陈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4)
[5]俄汉语“高/低(矮)”空间维度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 张志军,孙敏庆. 中国俄语教学. 2012(01)
[6]俄语空间参数形容词隐喻意义的认知分析[J]. 张志军,孙敏庆.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2)
[7]概念隐喻映射制约机制[J]. 唐瑞梁.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3)
[8]直线型空间维度词隐喻义认知分析[J]. 任永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 任永军.延边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57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325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