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我国德语基础阶段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21-08-17 04:52
该研究从当下德语基础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德国交际教学法学者皮福的交际能力理论、输出重构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构建了"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并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从学习者输出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三大维度对该教学模式的语言输出能力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文章在对德语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和改良的基础上,提出德语基础阶段课程优化的四项原则:(1)任务载体和强烈语用动机奠定长效起点基石;(2)输出驱动、输入多元并举构建有效教学手段;(3)系列学科人文创新活动助力课程的坚实支撑;(4)综合素养平衡发展集成学习者最终培养方向。
【文章来源】:外语电化教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外语教学方法、情境与交际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Piepho, 1974)
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已经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社会的关注度,开发出了一系列集知识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学科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积极效应。如针对德国风土人情和生活体验,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德国早餐会、德语国家国情知识大赛,还有体现语言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德语词汇大赛、德语诗歌朗诵比赛,促进中德青年交流的学生体育友谊赛和重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讲好中国故事”德语演讲大赛以及加深文化理解的“探寻欧洲文化在上海的足迹”专项社会实践等系列主题活动。除常规的课堂学习之外,“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为学习者开设了丰富的大型德语学科人文活动,密集而充实地伴随在基础阶段德语语言学习的始终。“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中“输出”、“输入”和“学科人文实践活动”的互动关系详见图2。本文以其中一项“探寻欧洲文化在上海的足迹”特色主题专项实践活动为例展开论述,该活动是在“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和培养目标指引下原创开发的,旨在通过学习者对上海特色区域的文化探寻和实地巡走,了解关于语言、建筑、宗教、历史等拓展性知识,构建关于中西文化认知、比较和反思的文化意识,培养学习者开放宽容的文化心态,养成主动规划、调整和控制自己学习过程,获取信息并判断信息的价值,培养学习者自我驱动、协同合作的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向学生提供11条由德语教师共同设计、实践、改善并落成文字的线路指引和任务分配构成,参加者须自愿选择主题线路,提前分组查阅中外相关文献,了解该线路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之后的实际走访过程中完成每条线路中所铺设的不同任务,最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完成小组论文和总结报告。
“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理念指引下的德语学科活动是新型德语课程的重要支撑,是语言教学之外对基础德语学习者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和补充。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客观条件,充分开发和创新课堂以外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广泛地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认知,并利用多语的多元视角进行文化的质疑、分析和比较,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对先进西方文化的包容或对我国先进文化的自信,进而萌生对中西文化的反思,而这些过程正是学生能了解、评价和批判性地接受中西文化最好的体验过程,详见图3。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精粹在中西方之间传播交流,德语学习者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起当下时代赋予他们的重要使命。3.4 “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原则
本文编号:3347095
【文章来源】:外语电化教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外语教学方法、情境与交际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Piepho, 1974)
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已经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社会的关注度,开发出了一系列集知识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学科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积极效应。如针对德国风土人情和生活体验,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德国早餐会、德语国家国情知识大赛,还有体现语言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德语词汇大赛、德语诗歌朗诵比赛,促进中德青年交流的学生体育友谊赛和重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讲好中国故事”德语演讲大赛以及加深文化理解的“探寻欧洲文化在上海的足迹”专项社会实践等系列主题活动。除常规的课堂学习之外,“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为学习者开设了丰富的大型德语学科人文活动,密集而充实地伴随在基础阶段德语语言学习的始终。“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中“输出”、“输入”和“学科人文实践活动”的互动关系详见图2。本文以其中一项“探寻欧洲文化在上海的足迹”特色主题专项实践活动为例展开论述,该活动是在“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和培养目标指引下原创开发的,旨在通过学习者对上海特色区域的文化探寻和实地巡走,了解关于语言、建筑、宗教、历史等拓展性知识,构建关于中西文化认知、比较和反思的文化意识,培养学习者开放宽容的文化心态,养成主动规划、调整和控制自己学习过程,获取信息并判断信息的价值,培养学习者自我驱动、协同合作的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向学生提供11条由德语教师共同设计、实践、改善并落成文字的线路指引和任务分配构成,参加者须自愿选择主题线路,提前分组查阅中外相关文献,了解该线路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之后的实际走访过程中完成每条线路中所铺设的不同任务,最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完成小组论文和总结报告。
“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理念指引下的德语学科活动是新型德语课程的重要支撑,是语言教学之外对基础德语学习者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和补充。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客观条件,充分开发和创新课堂以外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广泛地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认知,并利用多语的多元视角进行文化的质疑、分析和比较,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对先进西方文化的包容或对我国先进文化的自信,进而萌生对中西文化的反思,而这些过程正是学生能了解、评价和批判性地接受中西文化最好的体验过程,详见图3。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精粹在中西方之间传播交流,德语学习者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起当下时代赋予他们的重要使命。3.4 “输出驱动-输入多元”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原则
本文编号:3347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334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