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并协与互补——从《继承者》的作格分析说起
发布时间:2021-02-07 21:04
及物模式和作格模式属于两种不同的表征经验意义的范式,及物模式用于表现有生命主体的有意识动作和活动,作格模式多用于表现事件的发生以及事物(或事件)之间的致使关系。行为活动和事件属于两套不同的意义资源,即及物系统和作格系统,二者之间的互补在词汇语法上体现为及物模式和作格模式之间的并协与互补。这在分裂作格语言中表现尤为明显,这类语言中及物模式和作格模式兼用,何时选用何种模式,背后有着明显的语义理据。这包括动词参与者角色生命性的强弱以及动词的可控性。这两种编码模式构成一个连续统的两端,各自体现为典型的宾格语言和作格语言,之间是二者相互兼容的互补地带,这就是分裂作格语言。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继承者》的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
2.1 及物分析
2.2 作格分析
3. 及物性和作格性的互补关系
3.1 参与者角色的施事性
3.2 动词的可控性
3.3 行为动作vs.事件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及物性研究:回顾与思考[J]. 王惠静,文旭.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1)
[2]现代汉语中的事件类存在句[J]. 王勇,周迎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3)
[3]动词分类和施格、通格及施语、通语[J]. 金立鑫,王红卫.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1)
本文编号:3022824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继承者》的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
2.1 及物分析
2.2 作格分析
3. 及物性和作格性的互补关系
3.1 参与者角色的施事性
3.2 动词的可控性
3.3 行为动作vs.事件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及物性研究:回顾与思考[J]. 王惠静,文旭.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1)
[2]现代汉语中的事件类存在句[J]. 王勇,周迎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3)
[3]动词分类和施格、通格及施语、通语[J]. 金立鑫,王红卫.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1)
本文编号:3022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0228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