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类新词在当代英语媒体上的传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07:40
新流动范式主张信息的全球流动是极其复杂的,呈现出超国土化的特征,强调对流动中权力和日益隐形的物质予以重视。本研究以24个身份类汉语新词为例,在新流动范式的指导下,采用语料库和情感分析法,研究上述新词在国外英语网络媒体流动中翻译的作用和策略以及新词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身份类汉语新词在国外英语媒体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语篇以归化式改写为主,翻译是推动信息流动的隐形之手。此外,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具有一定中国特色、呈现超国土化特征的汉语新词在英语媒体上流动能力较强;新词的意义在流动过程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新语境中的权力密切交织,权力的影响体现在语义韵、框架等文本策略之中。
【文章来源】:外语研究.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各国“土豪”报道标题情感分布条数和均值
图1显示并非所有的新词都有全球流动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呈现出超国土化特点(supraterritorial)的新词流动能力比较强。整体上,这类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变化的身份类新词在外媒上流动能力并不强,这与国际媒体议程设置有关:据法新社的新闻编辑表示,社会类新闻通常只占全部新闻比例的15%-20%(Bielsa&Bassnett 2009:77)。但是迈入公共外交时代后,民间交往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文化类软新闻对民众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高于政治经济类硬新闻(Baran&Davis 2014:110),因此研究社会文化类的新词具有重要的意义。流动能力较强的新词依次是“虎妈”“土豪”“剩女”和“网红”,报道量分别为377篇、131篇、112篇和45篇,被10余个国家的众多媒体持续关注。这些新词虽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却是超越国土范围的,是其他国家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倡导严厉育儿法的“虎妈”,还是缺乏教养但挥金如土的“土豪”,或是在当今社会陷入婚姻窘境的“剩女”,还是网络时代频出奇招的“网红”,都极容易让处于不同文化时空的媒体和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心理上的接近性得到极大突显,呈现出明显的超国土化的特点。上述新词引爆舆论的事件均涉及与名人相关的经济事件:“虎妈”是因华裔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Amy Chua)出版的畅销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土豪”是因王思聪等富豪炫富式的消费,“剩女”则是因为日本知名护肤品牌SKII发布的剩女主题的护肤品广告,“网红”则是因知名淘宝店主张大奕等人的电子零售模式。新闻价值“显著性”里的“名人效应”可见一斑,经济元素和消费文化对新词的全球旅行的作用不容小觑。具有一定流动能力是与消费文化密切相关或表征社会边缘群体的词,即“吃货”“裸官”“中国大妈”“失独家庭”“宅男”“蚁族”和“房奴”,报道量在7-15篇之间波动。虽然媒体对这些新词解读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报道或是聚焦这些族群的消费行为:“吃货”跨国追寻美食,“中国大妈”华尔街斩金,“宅男”的消费偏好,在飙升的房价中苦苦挣扎的“房奴”和频频在海外为其家属购置房产的“裸官”;或是关注在中国社会巨变中日益被边缘化的族群,如承受巨大情感创伤的“失独家庭”和居住环境被极端边缘化的“蚁族”。流动能力较差的是“奇葩”等词,报道量均不超过3篇。而“干物女”等虽在国内媒体上流动能力极强,然而并未走出国门。这些词缺乏全球流动能力可能与中国特色不足有关。如同属“舶来品”的“虎妈”“网红”“宅男”“干物女”和“森女”,来自英语的前两个词中国特色鲜明,在境外英语媒体上获得较大流动能力;而后三个来自日语的词汇并没发展出中国本地特色,流动能力较差。此外,负面的新词在外媒上流动能力更强。如反映中国女性多元变化的“干物女”“女汉子”和“森女”流动能力就远不及反映当代中国女性婚姻困境的“剩女”;而身负重伤依然忍痛操作、挽救了24名乘客生命的杭州“最美司机”吴斌这类感人事迹也并未在外媒上掀起多少涟漪,远不及“裸官”或者“失独家庭”这类新词更能吸引外媒的注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梦”英译在英美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胡开宝,张晨夏.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01)
[2]中国当下流行新词翻译的可接受性研究[J]. 窦卫霖,杜海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3]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J]. 胡范铸,胡亦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涉华舆情研究述评——对2008-2017年间国内文献的分析与反思[J]. 王宏俐,闫开伦. 情报杂志. 2018(01)
[5]当代英语媒体儒学传播话语分析[J]. 秦洪武,孔蕾. 中国外语. 2018(01)
[6]新流动范式:当代移民研究的理论转型及其论争[J]. 吴越菲,文军. 学术月刊. 2016(07)
[7]“汉语盘点2015”揭晓[J]. 谭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12)
[8]美国主流媒体表达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显异策略——基于对2009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实证研究[J]. 范勇. 上海翻译. 2011(01)
[9]“拉力赛”、“托老所”、“拉动”等汉语新词的英译——从借用的角度谈《新华新词语词典》的翻译[J]. 金其斌. 上海翻译. 2007(02)
[10]汉语新词新语英译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评《中国日报》网站新书《汉英最新特色词汇》[J]. 陈小全,丁衡祁. 中国翻译. 2003(04)
本文编号:3269230
【文章来源】:外语研究.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各国“土豪”报道标题情感分布条数和均值
图1显示并非所有的新词都有全球流动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呈现出超国土化特点(supraterritorial)的新词流动能力比较强。整体上,这类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变化的身份类新词在外媒上流动能力并不强,这与国际媒体议程设置有关:据法新社的新闻编辑表示,社会类新闻通常只占全部新闻比例的15%-20%(Bielsa&Bassnett 2009:77)。但是迈入公共外交时代后,民间交往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文化类软新闻对民众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高于政治经济类硬新闻(Baran&Davis 2014:110),因此研究社会文化类的新词具有重要的意义。流动能力较强的新词依次是“虎妈”“土豪”“剩女”和“网红”,报道量分别为377篇、131篇、112篇和45篇,被10余个国家的众多媒体持续关注。这些新词虽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却是超越国土范围的,是其他国家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倡导严厉育儿法的“虎妈”,还是缺乏教养但挥金如土的“土豪”,或是在当今社会陷入婚姻窘境的“剩女”,还是网络时代频出奇招的“网红”,都极容易让处于不同文化时空的媒体和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心理上的接近性得到极大突显,呈现出明显的超国土化的特点。上述新词引爆舆论的事件均涉及与名人相关的经济事件:“虎妈”是因华裔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Amy Chua)出版的畅销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土豪”是因王思聪等富豪炫富式的消费,“剩女”则是因为日本知名护肤品牌SKII发布的剩女主题的护肤品广告,“网红”则是因知名淘宝店主张大奕等人的电子零售模式。新闻价值“显著性”里的“名人效应”可见一斑,经济元素和消费文化对新词的全球旅行的作用不容小觑。具有一定流动能力是与消费文化密切相关或表征社会边缘群体的词,即“吃货”“裸官”“中国大妈”“失独家庭”“宅男”“蚁族”和“房奴”,报道量在7-15篇之间波动。虽然媒体对这些新词解读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报道或是聚焦这些族群的消费行为:“吃货”跨国追寻美食,“中国大妈”华尔街斩金,“宅男”的消费偏好,在飙升的房价中苦苦挣扎的“房奴”和频频在海外为其家属购置房产的“裸官”;或是关注在中国社会巨变中日益被边缘化的族群,如承受巨大情感创伤的“失独家庭”和居住环境被极端边缘化的“蚁族”。流动能力较差的是“奇葩”等词,报道量均不超过3篇。而“干物女”等虽在国内媒体上流动能力极强,然而并未走出国门。这些词缺乏全球流动能力可能与中国特色不足有关。如同属“舶来品”的“虎妈”“网红”“宅男”“干物女”和“森女”,来自英语的前两个词中国特色鲜明,在境外英语媒体上获得较大流动能力;而后三个来自日语的词汇并没发展出中国本地特色,流动能力较差。此外,负面的新词在外媒上流动能力更强。如反映中国女性多元变化的“干物女”“女汉子”和“森女”流动能力就远不及反映当代中国女性婚姻困境的“剩女”;而身负重伤依然忍痛操作、挽救了24名乘客生命的杭州“最美司机”吴斌这类感人事迹也并未在外媒上掀起多少涟漪,远不及“裸官”或者“失独家庭”这类新词更能吸引外媒的注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梦”英译在英美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胡开宝,张晨夏.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01)
[2]中国当下流行新词翻译的可接受性研究[J]. 窦卫霖,杜海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3]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J]. 胡范铸,胡亦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涉华舆情研究述评——对2008-2017年间国内文献的分析与反思[J]. 王宏俐,闫开伦. 情报杂志. 2018(01)
[5]当代英语媒体儒学传播话语分析[J]. 秦洪武,孔蕾. 中国外语. 2018(01)
[6]新流动范式:当代移民研究的理论转型及其论争[J]. 吴越菲,文军. 学术月刊. 2016(07)
[7]“汉语盘点2015”揭晓[J]. 谭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12)
[8]美国主流媒体表达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显异策略——基于对2009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实证研究[J]. 范勇. 上海翻译. 2011(01)
[9]“拉力赛”、“托老所”、“拉动”等汉语新词的英译——从借用的角度谈《新华新词语词典》的翻译[J]. 金其斌. 上海翻译. 2007(02)
[10]汉语新词新语英译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评《中国日报》网站新书《汉英最新特色词汇》[J]. 陈小全,丁衡祁. 中国翻译. 2003(04)
本文编号:3269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2692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