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概念迁移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05:01

  本文关键词:概念迁移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运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概念,人们对语言中的运动事件表达研究由来已久,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其中,Talmy(2000)的基于运动词化现象的运动事件表达二分法研究是最突出的理论,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项语言习得研究。在Talmy看来,根据语言对运动事件描述的不同特征,世界语言能够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卫星框架语言,另一种是动词框架语言。本文在概念迁移视角下,基于Talmy的这一理论指导,旨在探索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运动事件习得过程中的显著特征。该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将整个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参照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运动事件语料检索分析,得出中国学生在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上的显著特征;二是通过对3名中国英语习得者进行故事复述测试(故事材料为著名运动事件研究动画片:The Canary Row),进而分析运动事件及表达中的伴语手势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证实运动事件表达习得中的概念迁移现象。本文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均从概念迁移的视角做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首先,在英语运动事件路径信息表达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路径动词概念层面有着类似的语言取向,英语习得者在对路径动词的习得上与二语本身无太大差异。但是,在具体路径动词习得上,中国学生有自己的偏好,他们更喜欢在路径信息表达中使用go/come+path satellites/preposition的形式,这与在概念层面汉语对“来”和“去”的概念意义大于英语表达有关。而对于过度使用部分路径卫星成分或路径介词,这与汉语中在概念层面强调运动动作的最终状态,导致在英语语言表达中出现概念迁移的现象有关。其次,在英语运动事件方式信息表达中,中国英语习得者更擅长于使用英语基本方式动词,比如jump,run和walk,这与英语和汉语在基本运动方式概念层面一致相关。但是,在二类方式动词(内涵更多方式信息的方式动词)的习得方面,比如zoom,creep和trudge,中国学生习得较为困难。这是因为汉语作为分析性语言,在概念层面更倾向于将具体方式分解为基本运动动词和额外方式信息,而英语作为综合性语言,更倾向于将复杂的方式信息综合为一个完整概念。所以,与汉语相比,英语拥有更多的方式动词。正是由于在英语运动方式信息表达中,中国习得者受母语相关概念信息的影响,出现了概念迁移的现象。再次,由于伴语手势是运动事件概念化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它是反映语言使用特征趋势的一面镜子,因而也将伴语手势分析纳入本研究。通过对言语表达中的伴语手势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了Talmy(2000)汉语与英语同属卫星框架语言的论点。此外,对伴语手势中的变化分析发现,在英语运动事件表达过程中,中国习得者受母语的影响,发生了概念迁移的现象。总之,本文打破了以往研究多单纯以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方式分析运动事件表达的现象,研究中介语语言特征,并且加入伴语手势这一非语言因素,从概念认知层面来深入研究中国习得者在运动事件习得表达上的整体特征,探讨概念迁移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我们对中国学生在英语运动事件习得状况有更为全面地分析,对相关英语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事件 方式 路径 伴语手势 概念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9
【目录】:
  • ABSTRACT3-6
  • 摘要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11-13
  • 1.2.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11-12
  • 1.2.2 Pedagogical significance12
  • 1.2.3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12-13
  • 1.3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13-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32
  • 2.1 Language transfer16-18
  • 2.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16-17
  • 2.1.2 Semantic transfer in language acquisition17-18
  • 2.2 Conceptual transfer18-23
  • 2.2.1 The proposition of conceptual transfer18-20
  • 2.2.2 Conceptual transfer in language acquisition20-21
  • 2.2.3 Conceptual transfer in the domain of motion21-23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motion events expression at home and abroad23-27
  • 2.3.1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motion events expressions23-25
  •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motion events expressions25-27
  • 2.4 Co-speech gestures in the expression of motion events27-32
  • 2.4.1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speech gestures27
  • 2.4.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speech gestures and motion events27-28
  • 2.4.3 Previous studies on co-speech gestures of motion events28-32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2-42
  • 3.1 Talmy’s lexicalization patterns of motion events across different languages32-35
  • 3.2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language expressions of motion events in Chineseand English35-42
  • 3.2.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ion events expression in Chinese35-37
  • 3.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ion events expression in English37-39
  • 3.2.3 The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heexpression of motion events39-42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42-48
  • 4.1 Research design42
  • 4.2 Study one: the data collection in corpora42-44
  • 4.2.1 Corpora used in the study42-43
  • 4.2.2 The selection of motion verbs43-44
  • 4.2.3 Instruments44
  • 4.3 Study two: a story-retelling task44-48
  • 4.3.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artoon material44-45
  • 4.3.2 The procedure of the story-retelling task45-46
  • 4.3.3 Co-speech gesture coding in speech46-48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Analysis48-74
  • 5.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corpus retrieval48-60
  • 5.1.1 The acquisition of path verbs in motion events48-53
  • 5.1.2 The acquisition of manner verbs in motion events53-56
  • 5.1.3 The overuse of path satellites and prepositions56-58
  • 5.1.4 The expression of manner information for Chinese learners58-60
  • 5.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tory-retelling task60-68
  • 5.2.1 The data analysis of co-speech gestures in motion events61-64
  • 5.2.2 The data analysis of speech in motion events narration64-66
  • 5.2.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speech gestures and the speech in motionevents narration66-68
  • 5.3 Conceptual transfer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motion events expressionsfor Chinese learners68-74
  • 5.3.1 Conceptual transfer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ath-of-motionexpressions68-71
  • 5.3.2 Conceptual transfer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manner-of-motionexpressions71-73
  • 5.3.3 Conceptual transfer and gesture chang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motionevents expressions73-74
  • Chapter Six: Conclusion74-78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74-75
  • 6.2 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75-76
  • 6.3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76-77
  • 6.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77-78
  • BIBLIOGRAGHY78-86
  • APPENDIX86-88
  • ACKNOWLEDGEMENTS88-90
  • PUBLISHED PAPERS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孩子们的创作[J];神州学人;2002年08期

2 刘伟;;击掌[J];写作;2009年08期

3 杨远;;我们该怎样培养国际型的中国学生[J];国际人才交流;2010年05期

4 孟文;;中国文化下中国学生二语交际意愿初探[J];才智;2012年04期

5 ;王志莘君自美O喓痆J];教育与职业;1923年12期

6 陈顶礼;评《中国学生俄语典型错误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63年04期

7 于海燕;;巴厘舞之魂——缅怀我的印尼巴厘舞老师里克斯[J];世界知识;1991年17期

8 蔡仲德;马克思是谁[J];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04期

9 ;中国留学生在美企业界谋职[J];八桂侨史;1995年01期

10 康毅滨;;普林斯顿教授谈:我们如何选择中国学生[J];意林;201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首届中国学生营养餐高层论坛宣言[A];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2006)[C];2006年

2 ;编委会[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3 ;开幕词[A];2005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4 史菊桂;;问题与出路—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四法”[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成立[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唐闻佳;美国公立高中“瞄上”中国学生[N];文汇报;2010年

3 陈末怡;展开双手 迎接中国学生的加入[N];国际商报;2011年

4 ;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逾万人[N];国际金融报;2000年

5 李婧伫;留学热点国用什么优势吸引中国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寻求中国之路[N];国际商报;2007年

7 范兆霞;欧特克推出中国学生设计联盟[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8 张咏梅;荷兰认可托福网考成绩[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9 李锋;一个美国科学家的中国情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晓亮;天才起飞的地方[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概念迁移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任鑫;如何看待中国学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范蕾;留美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调查[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红艳;基于乖戾—消解理论研究中国学生对英语幽默的理解[D];长安大学;2011年

5 程琳;改革开放以来留学英国的发展与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6 蔡琳;对中国学生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道海;中国与菲律宾中小学生学习目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婷燕;美国教师与中国学生课堂教学的文化冲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冠;中级汉语水平泰国学生习得儿化音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高琰;从衔接连贯的角度看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质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概念迁移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92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