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22 22:05
课堂沉默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课堂现象。本文运用叙事研究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立体聚焦W市H小学的一名高年级学生,深描其英语课堂沉默的表征,探寻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因素,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尝试对该生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进行教育干预,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建设性建议。论文首先通过访谈罗罗的老师、家长和同学,充分了解罗罗的个性特点及在学校和家中的学习、生活状态,整体勾勒出罗罗的“实然”样貌。其次,论文运用叙事研究方法,梳理罗罗英语课堂沉默的故事,回溯罗罗英语课堂沉默的形成过程,归结其课堂沉默的四个阶段,即沉默显现雏形、沉默逐步生根、沉默陷入螺旋、沉默成为习惯。再次,深入探析了罗罗英语课堂沉默形成的影响因素,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加以归因。再后,论文尝试对罗罗的英语课堂沉默进行适当干预,与罗罗交心,鼓励他调整心态,积极悦纳自我;与英语教师交流,尝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与罗罗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青春期罗罗的所思所想,真正用心去关爱孩子。最后,笔者尝试从如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课题来源
1. 源于学生英语课堂行为观察的思考
2. 源于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研究的缺失
3. 源于个人研究的兴趣
(二) 文献综述
1. 关于英语课堂行为的研究
2. 关于英语课堂沉默的研究
3. 问题与展望
(三) 核心概念界定
1. 课堂
2. 沉默
3. 课堂沉默
4. 英语课堂沉默
(四)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1. 叙事研究法
2. 文献研究法
3. 访谈法
4. 观察法
(二) 研究对象选择与确定
1. 相关背景介绍
2. 具体研究对象
(三) 进入研究现场
(四) 资料收集与整理
(五) 文本重述—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
(六) 研究文本
(七) 研究效度和伦理
1. 研究的效度
2. 研究的伦理
二、 勾勒--走近罗罗
(一) 罗罗的素描
(二) 课堂上的罗罗
1. 英语课堂上的罗罗
2. 其他课堂上的罗罗
(三) 大家眼中的罗罗
1. 老师眼中的罗罗
2. 家长眼中的罗罗
3. 朋友眼中的罗罗—不喜欢做作业的“聪明罗”
(四) 实物分析了解罗罗
1. 班主任的寄语
2. 英语作业和试卷
3. 家长的评星
4. 小伙伴对罗罗说的话
三、 素描--罗罗的英语课堂沉默
(一) “我没有做作业,是我错了”
(二) “英语学得不好,我不会回答”
(三) “老师不请我,我也很无奈”
(四) “不说话是最安全的”
(五) “校长听课,我也不在乎”
(六) “内心抵触,我不想回答”
(七) “我还在思考中”
四、 回溯--罗罗英语课堂沉默形成的过程
(一) 沉默显现雏形
1. 英语世界真新奇
2. 新奇之余有烦恼
3. 烦恼中偶显沉默
(二) 沉默逐步生根
1. 学习英语好偷懒
2. 英语老师常否定
3. 父母之爱有转移
(三) 沉默陷入螺旋
1. 他人发言我沉默
2. 英语课堂失兴趣
(四) 沉默成为习惯
1. 沉默居然有“好处”
2. 自卑心理伴沉默
五、 解析--罗罗英语课堂沉默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 学生自身因素
1. 性格特征
2. 学习动机
3. 学习态度
4. 学习习惯
5. 语言水平
6. 心理暗示
(二) 学校教育因素
1. 教育环境
2. 教师的教育
3. 课程建设
4. 师资力量
(三) 家庭教育因素
1. 成长环境
2. 教育方式
3. 家庭结构变化
(四) 社会文化因素
1. 中国传统文化
2. 语言文化特点
六、 干预与启示
(一) 研究的干预
1. 与罗罗的沟通—接纳与调整
2. 与英语老师的沟通—从改变自己做起
3. 与罗罗父母的沟通—给予关心和爱
(二) 对英语老师的启示
1. 关注教学内容的变化
2.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3. 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4. 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
5. 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6. 分层优化提问策略
7. 对待学生宽厚平等
8.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访谈提纲
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致谢
本文编号:4040781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课题来源
1. 源于学生英语课堂行为观察的思考
2. 源于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研究的缺失
3. 源于个人研究的兴趣
(二) 文献综述
1. 关于英语课堂行为的研究
2. 关于英语课堂沉默的研究
3. 问题与展望
(三) 核心概念界定
1. 课堂
2. 沉默
3. 课堂沉默
4. 英语课堂沉默
(四)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1. 叙事研究法
2. 文献研究法
3. 访谈法
4. 观察法
(二) 研究对象选择与确定
1. 相关背景介绍
2. 具体研究对象
(三) 进入研究现场
(四) 资料收集与整理
(五) 文本重述—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
(六) 研究文本
(七) 研究效度和伦理
1. 研究的效度
2. 研究的伦理
二、 勾勒--走近罗罗
(一) 罗罗的素描
(二) 课堂上的罗罗
1. 英语课堂上的罗罗
2. 其他课堂上的罗罗
(三) 大家眼中的罗罗
1. 老师眼中的罗罗
2. 家长眼中的罗罗
3. 朋友眼中的罗罗—不喜欢做作业的“聪明罗”
(四) 实物分析了解罗罗
1. 班主任的寄语
2. 英语作业和试卷
3. 家长的评星
4. 小伙伴对罗罗说的话
三、 素描--罗罗的英语课堂沉默
(一) “我没有做作业,是我错了”
(二) “英语学得不好,我不会回答”
(三) “老师不请我,我也很无奈”
(四) “不说话是最安全的”
(五) “校长听课,我也不在乎”
(六) “内心抵触,我不想回答”
(七) “我还在思考中”
四、 回溯--罗罗英语课堂沉默形成的过程
(一) 沉默显现雏形
1. 英语世界真新奇
2. 新奇之余有烦恼
3. 烦恼中偶显沉默
(二) 沉默逐步生根
1. 学习英语好偷懒
2. 英语老师常否定
3. 父母之爱有转移
(三) 沉默陷入螺旋
1. 他人发言我沉默
2. 英语课堂失兴趣
(四) 沉默成为习惯
1. 沉默居然有“好处”
2. 自卑心理伴沉默
五、 解析--罗罗英语课堂沉默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 学生自身因素
1. 性格特征
2. 学习动机
3. 学习态度
4. 学习习惯
5. 语言水平
6. 心理暗示
(二) 学校教育因素
1. 教育环境
2. 教师的教育
3. 课程建设
4. 师资力量
(三) 家庭教育因素
1. 成长环境
2. 教育方式
3. 家庭结构变化
(四) 社会文化因素
1. 中国传统文化
2. 语言文化特点
六、 干预与启示
(一) 研究的干预
1. 与罗罗的沟通—接纳与调整
2. 与英语老师的沟通—从改变自己做起
3. 与罗罗父母的沟通—给予关心和爱
(二) 对英语老师的启示
1. 关注教学内容的变化
2.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3. 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4. 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
5. 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6. 分层优化提问策略
7. 对待学生宽厚平等
8.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访谈提纲
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致谢
本文编号:4040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4040781.html